悼念!裘锡圭先生逝世,享年90岁
著名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历史学家,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八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裘锡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8日1时45分,在上海新华医院逝世,终年90岁。
遵从裘锡圭教授意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和任何形式的悼念活动。
裘锡圭先生祖籍浙江宁波,1935年出生于上海。
1956年,裘锡圭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同年考取历史系“甲骨学与商代史”研究生,师从著名甲骨文专家胡厚宣教授。同年胡厚宣教授奉调北京,裘锡圭也跟随老师到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先秦史研究室。
1960年研究生毕业后,裘锡圭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在朱德熙教授影响下,对战国文字产生浓厚兴趣。
1974年起,他先后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整理银雀山汉墓竹简、云梦秦简、马王堆汉墓帛书、曾侯乙墓文字资料、江陵望山楚简、郭店楚墓竹简和尹湾汉墓简牍等出土文献的整理工作。
青年时代的裘锡圭,深受前辈学者的赏识,郭沫若、王力、胡厚宣、张政烺、朱德熙等老一辈学者对他影响很深。
裘锡圭先生是当代文字学领域的大家,在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简牍、帛书等方面都有极高造诣。他的著作有《文字学概要》《古文字论集》《古代文史研究新探》等,有《裘锡圭学术文集》(六卷)。其中《文字学概要》多年来一直作为中文系教材,是必读书目。
他曾参与马王堆帛书整理工作
裘锡圭致力于古文字研究70年,他的研究中,大众比较熟悉的是他带队完成的大部头著作《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
1972年,长沙市的马王堆汉墓正式挖掘,出土了保存完好的女尸以及丝织品、帛书、帛画、简牍等大量文物。其中成批的帛书简牍尤其珍贵,共13万余字,包括《周易》《老子》《战国纵横家书》等古籍的汉代版本。这一发现震动世界,引发学界关注。这些珍贵文献的整理,由湖南省博物馆、复旦大学和中华书局合作,裘锡圭任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