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明星涌入,音乐节变味了?

文 | Tech 星球,作者 |  翟元元

进入 5 月,线下演出真正的旺季开始来临。

今年 " 五一 " 假期,据不完全统计,5 月 1 日 -5 日,全国举行大型演唱会 60 余场,超 30 场音乐节落地,不同城市、不同规模的演出可谓遍地开花。

从各家发布的战报来看," 五一 " 音乐节市场异常火爆。超级草莓音乐节,北京、东莞双城三天吸引 17 万人次观众,其中,东莞为期 3 天的音乐节吸引 8 万乐迷齐聚现场,带动相关行业收入约 2.8 亿元,占据该市旅游收入的十分之一;天津泡泡岛音乐节三天共吸引超 10 万人次,创下国内三日制音乐节售票纪录,并带动周边产业消费超 6000 万元。太湖岛音乐节 4 天时间吸引超 13 万乐迷,带动周边产业实现收益约 6.5 亿元。

虽然与井喷的 2023 年相比,今年音乐节场次可以说是锐减,但整体票房还是有所增长。中国演出行业协会 6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 年 " 五一 " 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 3.35 万场,与 2024 年同比降低 2.52%;票房收入 21.59 亿元,同比增长 3.60%;观众人数 1031.59 万人次,同比增长 0.47%。 其中,全国 5000 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达到 12.12 亿元,同比增长 5.12%。

音乐节变少了,不过,内卷依然很严重。一个明显的信号是,今年 " 五一 ",大量流量演员涌入音乐节。

演员明星涌入音乐节

演员明星登上音乐节舞台虽然并不新鲜,娱乐圈 " 演而优则唱 " 的风气一直存在。但今年音乐节一个超级显著的变化是,大量艺人跨界涌入。

30 多场音乐节中,有三分之一出现了影视综艺人,其中不乏多位流量演员。比如,北京元气森林音乐节邀请了当红演员赵露思与张晚意,两人均为 " 音乐节首秀 "。与此同时,赵露思还参加了安徽葫芦果音乐节。太湖湾音乐节则邀请了影视演员罗云熙,还有相声演员岳云鹏。上海超级芒果音乐节邀请了人气演员任嘉伦。演员张新成则参加了咪豆音乐节和佛山银河左岸音乐节。" 五一 " 前,人气演员丁禹兮参加了 2025QQ 音乐巅峰音乐节等等。

流量艺人的影响力外溢,不仅扩大了音乐节受众圈层,增加了音乐节门票收入,还为社交平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讨论话题与热度。

只是,流量是把双刃剑,演员跨界成常态,吸引客流,带来热度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一部分的口碑坍塌。今年 " 五一 " 期间,不少音乐节因为演员跨界翻车登上微博热搜。

太湖湾音乐节因为超时陷入舆论风暴。演员罗云熙超时演出,导致在其之后出场的周深换场时间缩短,双方粉丝之间引起激烈的口水仗,主办方与艺人事后不得不出面回应,不过依然没能平息众怒。

北京元气森林音乐节因为压轴演出的演员赵露思,原定 30 分钟的舞台演出时长最终被压缩到 7 分钟而遭到粉丝口诛笔伐。不少参加该场音乐节的网友表示,当天音乐节落日飞车乐队因为交通原因迟到,导致后续柳爽、郑钧、老狼、崔健等音乐人演出时间均被压缩。

元气森林音乐节同时得罪了明星粉丝与乐迷,被不少人称为 " 体验最差的一次音乐节 "。网友橘子称,自己冲着喜欢的歌手阵容还有赵露思,买了票价 388 元 + 大巴车 68 元去看音乐节。在她看来,赵露思粉丝最惨,因为很多 VIP 观众都是赵露思粉丝,为看赵露思而去。结果,他们花钱买门票、辛辛苦苦夜排,苦等一天最后只见到偶像演出 7 分钟。

橘子表示,正常来讲,VIP 观众 11 点半应该已经安检了,但是主办方不让他们进场,大家全部堆在大门口。对 VIP 非常不友好。更别说舞台距离入口远,10 元一杯水,20-35 元饮料,买水排队 1 小时,没有网、信号差,中插广告时间长等等,这些安排不合理的地方了。

与橘子同行的网友表示,元气森林音乐节会场官方提示词特别少,所以特别乱,尤其是空间分不明白,到底哪里是 VIP 区哪里是沙发区。此外,演出时间过少,还有演出人员调性不统一,让摇滚的人和追星的人都不爽,追星的站前排没摇滚气氛,摇滚的大批提前散场给追星的腾地方。

引入流量背后,80% 音乐节不赚钱

演员艺人的加入,让音乐节的受众群体变得十分割裂。

粉丝向的音乐节并不强调演员本身唱歌能力是否专业,乐迷则对音乐本身要求更高。所以 " 五一 " 档音乐节,不少乐迷吐槽,演员跨界导致音乐节变质,音乐性被稀释。演员唱功仅粉丝可见,音乐节沦为 KTV、拼盘综艺。

尽管赵露思、罗云熙、任嘉伦等艺人并非完全音乐小白,过往拥有相关的演唱经验,但还是不可避免被批评为 " 拉低音乐节门槛 "。

然而,演员艺人涌入引发的广泛争议背后,其实是主办方在流量与专业之间进行的一次妥协与博弈。

资深音乐节主办方相关负责人李晨告诉 Tech 星球,演艺圈一直是 " 演而优则唱 ",演员演艺活动早已经覆盖到音乐节领域。他们作为艺人,音乐节只是一个演绎场景。大家其实没必要过分纠结甚至排斥演员参加音乐节。

主办方侧重不同,便决定了音乐节风格不尽相同。李晨所在的公司,为了保持音乐性,会从阵容排布、音乐美学上尽量更侧重音乐本身,有意识地减少流量和演绎的部分。但他也能理解其他主办方的选择。

没有一家主办方希望自己的音乐节做不好。李晨表示,今年音乐节内卷严重,主办方之间卷阵容、卷流量,卷体验,卷票价,卷接待。整体音乐节成本在上涨,包括产业链上游艺人成本价格上升,合规成本、落地成本等等。现在举办一个历时两天,演出阵容不错,可以落地一二线城市的音乐节,成本基本在 1500 万 -2000 万左右。而在过去,成本比现在低出 300-500 万元左右。

艺人成本占到整场音乐节成本的 70%-80% 左右。像新裤子、二手玫瑰这些知名乐队,出场费差不多都在 100 万 -200 万元左右。演员艺人音乐节出场费,因为是跨界则会相对更低。

音乐节的票不好卖了,主办方需要通过扩充可以售卖的人数调节营收和利润。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音乐节市场上,80% 的主办方是不赚钱的。赚钱的音乐节大概只占总体的 20% 左右,这也是今年音乐节场次锐减的根本原因之一。

李晨表示,一个正常的音乐节可以通过票务营收赚到钱,但是行业目前属于饱和加内卷的充分竞争时代,上游成本极高,导致门票无法为营收和利润兜底。所以大家在商业化方面,尤其是招商方面都在发力。大部分音乐节最后撑下来是靠招商赞助赚钱。

音乐节场次锐减,盈利难、阵容雷同

头部音乐节依旧吸金,太湖湾音乐节 4 天营收近 1.2 亿元,草莓音乐节两天营收数千万元。

一场音乐节利润空间大概是营收的 20%-30% 左右,若以此计算," 五一 " 太湖湾音乐节盈利或在 2400 万元左右,草莓音乐节盈利数百万元。

只是头部音乐节无法代替整个音乐节市场。

某乐评人表示,今年音乐节市场,截至 " 五一 " 前,只有 4 个音乐节 " 上岸 " 赚到了钱:成都春游、昆明五百里、佛山草莓、扬州银河左岸。今年的音乐节市场比去年更差," 粘贴复制 " 的演出阵容让观众产生不了消费冲动,流量音乐人也不一定能撑起一天的票房,演员明星粉丝见面会排斥其他观众,票价上涨挑战乐迷观演成本支出。

从音乐节数量来看,今年音乐节场次比 2023 年减少很多。2023 年 " 五一 " 期间音乐节举办 47 场,今年为 30 多场。拉长时间来看,近两年音乐节再也没能复刻 2023 年报复性演出的繁荣。数据显示,2023 年大型音乐节票房近 32 亿,总场次超 700 场,观演人次近 790 万。到了 2024 年,报告显示,2024 年 5000 人以上的大型音乐节票房近 24 亿元,观演人次 581 万。更多主办方将目光转向下沉市场音乐节。

一位负责对接演唱会、音乐节的明星艺人经纪表示,今年音乐节少很多,至今他很少对接音乐节的活动,大多是个人演唱会。" 这是行业趋势,守着音乐节没饭吃 "。该经纪表示,投资人很难从音乐节上赚到钱,因为明星出场费太高了,而且像新生代明星出场费价格只涨不跌。" 像陈楚生,2023 年报价是 50 万元,现在最少 200 万。单以纯,以前 80 万,现在是 240 万。周深一般不接,报价 350 万以上,薛之谦 490 万 "。

成也明星败也明星,主办方需通过明星阵容扩大门票收入。但也因此直接拉高了音乐节成本。

国内音乐节普遍陷入严重依赖阵容拉动票房的路径依赖,直接导致市场上的各大音乐节演出阵容极其雷同,即网友吐槽的音乐节阵容很像 " 复制粘贴 "。李晨表示,音乐节邀请阵容方面,首先几乎都会考虑《乐夏》出圈以来出现在各个音乐节的头部乐队,而国内乐队基本盘基本已经定型。主办方们也在集体思考行业新出路,努力寻找音乐节新的演出阵容,新的演出形式和乐队。

只是从结果来看,音乐节明星阵容还是不可避免陷入千篇一律。卷完国内乐队,卷国外乐队。最后因为国外乐队价格更高而偃旗息鼓。

音乐节需要一场全新的蜕变,在乐迷流失殆尽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