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催化“一块煤”到“一束丝”的蝶变
从“一块煤”到“一束丝”,从传统能源依赖到高端新材料崛起,鄂尔多斯苏里格经济开发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质的飞跃。近年来,苏里格经济开发区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政策扶持、优化要素配置,让传统煤炭产业向高附加值新材料产业华丽转身,走出了一条资源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从“煤都”到“新材料高地”的转型
苏里格经济开发区是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园区,煤炭产业占据工业主导。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推进和传统能源行业调整,单纯依赖煤炭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地区产业发展的瓶颈。
经过深入调研,苏里格经济开发区将目光投向了煤基新材料产业——依托煤炭资源,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发展高性能纤维、碳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一块煤”向“一束丝”(高性能纤维)的迭代升级。然而,转型并非易事,新材料产业技术门槛高、投资周期长,企业面临融资难、审批慢、人才短缺等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苏里格经济开发区选择从优化营商环境入手,以改革破冰,为企业松绑减负、赋能增效。
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发展新动能
深化“放管服”改革,让企业“轻装上阵”。近年来,乌审旗大力推进“一网通办”“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新升级打造旗企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可办理企业设立登记、投资项目备案、施工许可证核发等11个部门130项业务。针对新材料产业,推出“五减一优绿色通道”服务,实行“承诺制 容缺受理”,确保重点项目快速落地,实现平均减材料34.8%、减环节33.2%、减时限76.1%。
强化精准服务,破解传统与创新难题。梳理国家、自治区、市惠企政策在推进项目建设工作中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动力,从项目招商引资到项目投产建设实现全流程帮办代办,不断建立健全审批“绿色通道”,做到“让服务等项目”,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加快建设。经常“跑厅到市”、细化流程图、制定时间表,着力破解工程建设项目在落地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堵点,切实加快项目审批进度,常态化开展“进企业、到一线、解难题”行动,切实助力企业经营发展,不断为优化营商环境按下“快捷键”,全力以赴保障引进项目顺利推进。
优化要素配置,打造产业生态圈。针对新材料产业对人才、土地、能源的特殊需求,苏里格经济开发区推出“定制化”服务,以“市人才新政30条”、旗“人才科创政策16条”为指导,多渠道、多方位、多领域开展“招才引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有34家科技公司、科研院所,30余名高层次人才、专家进入现代煤化工产业研究院专家人才库;成立了乌审旗苏里格现代煤化工产业研究院。设立新材料产业园区,推行“标准地”改革,企业拿地即可开工,对新材料企业实行优惠电价,降低生产成本。
从“黑色经济”到“绿色高端”的产业跃升
产业链升级,实现煤炭“由黑变绿”向新材料领域延伸。上海石化作为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型企业,其48K大丝束产品已实现国产化替代,打破国外垄断,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轨道交通、民用航空、压力容器等领域,是开发区深入推进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建设标志性项目。
新生态形成,从“黑色经济”到“绿色智造”。上海石化碳纤维项目的落地,将逐步形成“煤炭——初级材料——高端制品”的全产业链,使得园区企业协同创新、中试基地研发效率不断提升,新生态绿色园区建设不断推进。
创新驱动,实现产业链向零碳化延伸。将形成“绿电优先、多能互补”的智慧能源体系,助力碳纤维项目实现100%清洁能源消纳,打造零碳产业标杆。
下一步,鄂尔多斯苏里格经济开发区将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夯实暖企政策、强化暖心服务,进一步激发市场发展活力,延伸产业布局,推进产业发展新步伐,为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王婷婷、曹艳波)
来源:鄂尔多斯市经济合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