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537处易堵节点改造后车速平均提升13%

5月26日,记者从西安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了解到,今年以来,西安开展城市交通精细化治理提效提质行动,截至目前全市537处易堵节点治理后车速平均提升13%,其中效果最明显的南二环与高新路十字平均车速最高提升56.6%。

“针灸式”治理激活城市交通“微循环”

长安路-未央路、东西大街及其延伸线、二环路11处小切口等微改造项目中,西安公安交警通过增设可变车道、调整支路接入模式、优化信号配时等措施,会同住建局开展微改造系统治理,让高峰期通行能力大幅提升。

同时,西安公安交警创新建立“微改造项目建议库”,在完成上述改造的同时,结合日常交通管理工作实际,提出500余条优化改造建议,推动下半年9条主干道、72条次支路微改造全面铺开。这种“针灸式”治理理念,让城市交通脉络焕发新生机。

“数字治堵”跑出智慧交通“加速度”

依托“交通大数据”,西安公安交警动态分析研判537处易堵节点,组建12支治堵小分队发起治堵“星期攻势”。通过优化标线渠化、增设引导标志、规整隔离设施、加强秩序整治等“组合拳”,用“小改造”获得交通“大改善”,累计优化交通标线12万㎡、增设引导标志5千余面、规整机非、中央隔离护栏11.5km。

同时通过信号优化系统,对全市信号灯进行动态调整配时,使科技路等拥堵路段实现“绿波带”全覆盖。在大唐不夜城景区,每逢节假日西安公安交警都会汇聚各类智能装备数据,配合精细化勤务制度,调度高峰通行,让交通效率明显提升。

537处易堵节点,通过“短平快”精细治理,改造后车速平均提升13%,其中效果最明显的南二环与高新路十字平均车速最高提升56.6%。

“靶向治理”破解重点区域“淤塞区”

学校、医院、景区是城市交通热点区域,也是需求最大、最难管理的区域。据了解,今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针对学校周边“接送难”“秩序乱”等问题,一点一策开展深度治理,优化217所学校门前交通设施,打造“平安上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