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明 | 一周画记:德里达哲学还是接地气的

开栏小语:涂鸦小分队的人有一句口号: 画什么才重要!怎么画和画成什么,没那么重要!

图一《德里达哲学还是接地气的》 纸本 彩墨 65cmX45cm 李公明作于2025年5月17日

读刚出版的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0-2004)、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Élisabeth Roudinesco,1944-)的《雅克·德里达访谈录》De quoi demain...: Dialogue,2001;沈祯颖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年5月),精神为之一振! 应如何思考“政治正确”?少数群体如何争取权利?女性主义往何处去?……德里达哲学还是很接地气的。历史学家卢迪内斯库目睹了整整一代人的斗争,她要为那个时代与法国哲学立传。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两人开启了一段长达三十年的对话。“唯一的武器就是批判和警惕”!“要让那些我们坚决遵守的东西不再完好如初”!……印在腰封和封底的这两句话也复刻在我的画面上。

激进的颠覆者尚未远去,听德里达讲那过去的事情……那一代人的精神遗产不会在风中飘散,只会继续激发更接地气的思考与批判。

图二《边谈边打的俄乌战场》 纸本 彩墨 97cmX180cm  李公明、蒋悦合作于2025年5月14日

据“澎湃新闻”(2025年5月17日),俄罗斯和乌克兰代表团16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关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会谈,当天双方直接谈判持续近2个小时。就在俄乌重启谈判的同时,双方战场形势依然胶着。俄方通报称,15日至16日共击毁和拦截65架乌克兰无人机,乌方通报称,16日凌晨至上午9时,乌军确认击落73架无人机。5月14日我们在边关注俄乌谈判、边作画时的心情是:停火止战,维护领土主权,实现持久和平。

图三《第19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纸本 彩墨 65cmX45cm 李公明作于2025年5月17日

5月10日,第19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在威尼斯开幕。此次双年展由意大利建筑师卡洛·拉蒂(Carlo Ratti)担任总策展人,以“智能、自然、人工、集体”(Intelligens. Natural. Artificial. Collective. )为主题,探索建筑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但是,主题中四个概念的内在张力已经表明了人类建筑何去何从的抉择所面临的严酷挑战。这让我想起了肯尼思·科尔森(Kenneth Kolson)的《大规划—— 城市设计的魅惑和荒诞》Big Plans: The Allure and Folly of Urban Design,2003,游宏滔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科尔森从人类对城市大规划的热衷追求中揭示出人类无法实现的空想的性质,以及城市大规划的荒诞与破坏性,自身所包含的自我毁灭机制。这的确是建筑双年展应该亮出的批判锋芒。从介绍来看,很难说这届展览凸显了这种批判性,一些作品在我看来更像是抚慰剂加幻想曲。但是荷兰馆还是表现了对权力的挑战与批判性的视角,该策展人皮纳蒂(Amanda Pinatih)提醒人们,空间设计既可以强化也可以挑战既有的权力与社会秩序。

(2025年5月17日在晴阴无定的南方)

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