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再抬头,会持续多久?

" 完全没想到 2025 再次得新冠 "" 新冠再临,喜提四阳 "" 以为新冠早已翻篇的时候,五一之后我又阳了 "...... 近期,众多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 " 阳了 " 的经历,知名歌手陈奕迅确诊新冠的话题也登上热搜。

确实,近一个月,新冠又来凑热闹了。

5 月 8 日,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5 年 4 月,第 14 周— 18 周)显示,4 月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检测阳性率高于北方省份,部分阳性率上升较早的省份疫情增幅趋缓。

从核酸检测阳性率来看,新冠病毒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从第 14 周的 7.5% 上升至第 18 周的 16.2%,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从第 14 周的 3.3% 上升至第 18 周的 6.3%。

从区域来看,到第 18 周,无论南北方,新冠病毒在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检出率中均排名第一。

从年龄分布上看,15 岁及以上年龄段的新冠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

为何新冠会在这时候 " 低调回归 "?

病毒学专家、江苏省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所长常荣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次新冠流行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他表示,从 2022 年 12 月起,我国新冠和流感交叉流行,2023 年 3 月以来,新冠流行波强度一般低于流感,而且间隔规律也消失了。2025 年 2 月,我国经历了一波三年来最小的流感全国性流行,人群的群体免疫力下降,给新冠再次流行创造了机会。此外,距离上一波流行(2023 年底到 2024 年初)已经过去一年多,人群中因自然感染产生的新冠抗体保护也基本消失。

此次新冠会持续多久?会影响一年一度的高考吗?

中疾控此前表示,目前我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有小幅上升,但仍处于低水平流行。综合多渠道监测数据,我国新冠疫情预计近期将维持上升趋势,预计 4-5 月份疫情波动不会超过 2024 年夏季,引发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低。

有关专家也表示,此次新冠流行即将见顶,五月中旬就是波峰区域,到 6 月 5 日前后,全国新冠阳性率会下降到 8-10% 左右,不会影响到一年一度的高考。预计 6 月中下旬,全国新冠阳性率会下降到 5% 或以下。

另外,据香港大学临床医学学院内科学系讲座教授孔繁毅(5 月 12 日)预计,

这一轮感染高峰在5 月下旬前后达到顶点,并在最高峰后再维持 6 到 8 周。

普通人应该如何应对?

①高风险人群——加强疫苗接种、减少暴露、密切监测健康状况

· 接种新冠疫苗(包括加强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减少非必要出行,降低感染风险。

· 定期测量体温、血压、血糖等指标,关注身体异常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若确诊感染,尽快评估是否可使用抗病毒药物。

· 遵医嘱规律用药,控制慢性病病情,避免因基础疾病加重导致新冠感染后并发症风险增加。

· 与家人共同居住时,家庭成员需加强防护(如戴口罩、勤洗手),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②已感染人群——居家休息、对症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传染他人

· 轻症患者可居家隔离,避免外出,减少病毒传播。

· 单独居住,或与同住人员保持 1 米以上距离,分餐饮食,使用独立卫生间。

· 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可使用解热镇痛药、止咳药等缓解。多喝水,保证充足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增强免疫力。

· 监测体温、血氧饱和度,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 废弃物(如口罩、纸巾)需密封后丢弃,避免污染环境。

· 康复后仍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逐步恢复体力。

③未感染人群——注意日常防护、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感染风险

· 符合新冠疫苗接种条件者应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针接种。

· 注意多通风、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在公共场所、密闭空间或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口罩。

· 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锻炼,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总之,新冠病毒已成为需长期应对的呼吸道传染病,其周期性波动属正常现象。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看待疫情变化,既不过度恐慌,也不放松防护。

参考资料:

https://www.chinacdc.cn/jksj/jksj04_14275/202505/t20250508_306641.html

https://www.chinacdc.cn/jkts/202504/t20250421_306109.html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2781986.html

https://weibo.com/7310744124/PrunZBo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