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启动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呼吁全球文博机构在技术革新与社会转型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5月12日下午,黄埔区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宣传周活动在广州海事博物馆启动,活动以“传承·融合·创新”为主题,以专家研讨、策展大赛、文创集市、精品展览等方式,向广大群众推介黄埔区博物馆建设成果,让更多群众走进博物馆,为公众提供参与文化共创的平台。活动将持续至5月19日,以广州海事博物馆为主会场,在黄埔区各博物馆举办。
参观海事博物馆
专家集聚研讨数字化博物馆未来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博物馆如何以技术为翼实现文化传承的“破圈”?5月12日,“数字化赋能博物馆发展研讨会”在广州海事博物馆拉开活动序幕,来自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的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博物馆数字资源授权与审查操作指南》展开研讨,并倡议成立“大湾区博物馆数据可信空间联盟”。这一举措不仅为区域文博数据的共享与安全提供了标准化框架,更通过知识图谱共建,推动大湾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迈入协同发展新阶段。
数字海丝线上策展大赛“复活”千年商港
当天,广州海事博物馆与广东省博物馆协会联手,共同启动第二届广东省“数字海丝”线上策展大赛,活动延续了首届赛事的创新基因,鼓励青年学生和社会公众利用虚拟现实、3D建模等技术,依托广州海事博物馆开放的文物数字资源,设计互动展览,让千年商港的繁华在云端“复活”。这一赛事不仅为公众提供了参与文化共创的平台,更成为博物馆突破物理边界、拓展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实践。
首届学生策展人大赛启动,呈现黄埔考古成果
年轻人不仅能成为博物馆的参观者,也是博物馆未来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次“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广州海事博物馆持续强化与学校的合作,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广州实验中学、广州市考古研究院黄埔工作站共同开启“走进考古 再现历史”学生策展人活动。本项目为期2个月,依托黄埔区近年来的重要考古发现,策划考古成果展,并将展览策划的重任交给广州实验中学的同学们分组实施。广州海事博物馆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家将为同学们带来展览策划和文物知识的专业培训,为本次策展活动提供专业的学术指导。
“文创潮墟”打造博物馆新消费娱乐新场景
文旅融合的实践还延伸至消费场景的创新。南海神庙前的“文创潮墟”汇聚非遗技艺与潮流设计,通过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创、琳琅满目的潮玩产品吸引众多年轻人前来“赶集”,传统与现代在此碰撞出火花。而汉服专场导赏、问答有礼等活动,则以零门槛的参与方式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让文化传播从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对话。
辛亥革命纪念馆以“当博物馆日遇上助残日——触摸历史的温度,共筑全民友好的记忆”为主题的“国际博物馆日”活动,观赏残障艺术家的掐丝珐琅和钩织花作品展、奇特的盲人象棋和盲杖等辅具,参与沉浸式体验“轮椅上的乒乓球”和“盲文扑克牌”即可抽奖,邀您在打卡墙上留下关爱残疾人的温馨话语。
广州市瑞丰茶文化博物馆举办“一叶知馆·好茶拾味”爱茶月体验官活动,读书品茗不容错过在5月18日下午的“一书一茶一点心”读书会。
广东省凉茶博物馆举办中药香袋制作、漆扇制作、凉茶制作体验活动,现场还有凉茶免费品尝,感受传统医药的神奇魅力。
此外,广州海事博物馆、广东环亚美容化妆品博物馆积极参加“国际博物馆日”广州主场活动,在团一大广场设置“博物馆墟市”摊位,观众通过打卡摊位,可以亲手体验非遗漂漆工艺,打造独一无二的古风书签或发饰,还可以DIY创作充满诗意的干花书签,留住美好瞬间。
21项博物馆精品展览惠民乐民
辛亥革命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广州海事博物馆3座国有博物馆精心策划12项精品展览;广东环亚美容化妆品博物馆、广州市瑞丰茶文化博物馆、广东省凉茶博物馆、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4座非国有博物馆精心策划9项精品展览,迎接公众参观。
“去天尺五——汉唐长安韦杜家族生活特展”
此外,广州海事博物馆结合正在展出的“去天尺五——汉唐长安韦杜家族生活特展”,以“穿越次元壁 汉唐画中人”为主题,与汉服社团合作,让古老壁画中的人物“活起来”,在南海神庙的苍翠古木间郊游,与观众共同游玩投壶、飞花令等传统游戏。本次展览由广州海事博物馆、长安博物馆、铜川博物馆共同主办,以灿若星辰的展品和丰富的展览内容,勾勒出韦杜家族与时代脉搏的美丽天空,照亮两大世族在汉唐社会的辉煌轨迹,紧扣家族与时代脉络,生动再现历史瞬间。本次展览也是广州海事博物馆首次尝试展览收费。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实习生童茵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