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林州:一渠长红丨这一站

这一站,今天到安阳林州,看这座因一渠水而闻名的城市,经历了怎样的蜕变。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王燕:这一站,有点赞。今天我们来到了安阳林州,来看看太行山下,红旗渠畔,这座曾经创造了奇迹的小城。

【红旗渠纪念馆】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王燕:上世纪60年代,十万林县人用10年时间,在太行山绝壁上凿出了一条“人工天河”红旗渠。在红旗渠纪念馆,收藏着那段艰苦岁月最珍贵的记忆。买江老师你好。

红旗渠建设特等模范 张买江:你好,王燕。这就是1965年的时候放水的场景。这就是我。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王燕:这个就是您。

红旗渠建设特等模范 张买江:在红旗渠建设的最小的建设者。1960年,我父亲牺牲在红旗渠第一线。当年我才13岁,接替我父亲去修渠,亲自见证了红旗渠通水。这就是当年除险队长任羊成,他每天都是在悬崖峭壁上凌空除险。

【红旗区青年洞风景区】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王燕:你好斌强。

红旗渠青年洞风景区工作人员 任彬强:你好。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王燕:刚才看凌空除险,既惊险又刺激。

红旗渠青年洞风景区工作人员 任斌强:我就是在还原他们当时修渠的这个场景。我的外公任羊成,当时在虎口崖施工的时候,山上掉下一块落石,砸断了他三颗牙齿。他忍着痛,一直到完成任务。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王燕:他们当时就是住在这个崖壁上吗?

红旗渠青年洞风景区工作人员 任斌强:对。青年洞是红旗渠上最艰难的地段之一,当时组织了300位青年来修通这个青年洞。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也要继续发扬和传承红旗渠的精神。

【黄华镇庙荒村】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王燕:通渠后,林州原来干旱缺水的村庄解决了吃水之难。这里是庙荒村,我们看到红旗渠水从这里穿村而过。郁书记。

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党支部书记 郁林英:你好。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王燕:听说咱们村如今是乡村振兴的样板。

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党支部书记 郁林英:是的,过去庙荒村是一个穷山村,庙荒庙荒,连庙都荒。原来的粮食亩产是100多斤,通渠水后,粮食亩产500到800多斤。庙荒村一举摘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以前的村民都是外出打工,现在也慢慢返乡,回来搞特色种植、乡村旅游。我们也入选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石板岩镇高家台村】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王燕:在太行深山峡谷中,隐藏着一个传统古村落。脚下是石板路,小溪从家门口流过,仿佛置身在山水画中。王镇长您好。

林州市石板岩镇党委副书记 镇长王培丽:你好。这里是太行山下远近闻名的“画家村”,随处可见石板路,石板桥,还有石板房。高家台村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发展写生产业,盘活了村集体经济。现在镇上打造了太行画谷旅游度假区,成为了集写生接待、艺术培训、休闲度假和民居体验为一体的国家级写生胜地和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王燕:林州人就是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走,让我们去看看空中的林州有多美!林州人民曾经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人间奇迹。如今,红旗渠儿女正以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续写着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