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聊城市将进一步深化“医养结合”,推进“多院合一”模式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8日讯 5月8日,聊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作风深化 改革创新”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养老服务和区划地名工作改革创新专场,介绍2025年在养老服务和区划地名方面创新思路和落实举措。

聊城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武俊方介绍,在养老服务方面,聊城市进一步深化“医养结合”,推进“多院合一”。鼓励“医办养”。推动医疗机构向医养结合型机构转型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通过多种模式转型为医养结合型机构。目前,聊城市茌平区人民医院正在对老病房楼进行改造提升,将医院的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有机融合,以医带养、以养补医,实现资源共享、服务衔接,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专业规范、方便可及、综合连续的健康养老服务。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养老床位304张。支持“养办医”。山东民康养老股份有限公司开办东阿曙光医院,以康复、中医、慢性病管理等为特色,既能充分满足养老机构老年人医疗需求,又能为周边老年人提供相关服务,养老机构入住率达到90%。今年,聊城计划继续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利用现有场所,增设医疗机构,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提高养老机构服务水平,满足医疗实际需求,让家人放心、老人安心。

优化幸福食堂发展模式,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强化考核评估。目前,聊城共有幸福食堂441处,主要包含养老机构拓展服务、餐饮企业挂牌、党群阵地服务拓展、基层党支部领办4种类型,已累计服务老年人528万人次。今年将加强幸福食堂绩效评估,对幸福食堂服务质量实行量化管理,引导幸福食堂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发展送餐服务。针对行动不便老年人的就餐需求,依托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多种力量,积极推进上门送餐服务,今年,计划在临清开展试点,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嵌入地名文化。2024年,在高新区先锋社区幸福食堂开展了试点工作,在幸福食堂悬挂乡村记忆、聊城印象、古城记忆等老照片,普遍受到老年人欢迎。今年计划进一步推广,创新地名文化进幸福食堂,让每一位走进食堂的居民,都能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感受到家乡地名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幸福食堂真正成为居民们的 “幸福驿站”。

建设“家庭养老院”,把专业化养老服务送入家中。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025年,聊城计划引导大型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鼓励有需求的家庭积极参与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对其居家环境关键区域或部位进行适老化改造,按需求安装网络连接、紧急呼叫、活动监测等智能化设备,并视情配备助行、助餐、感知类老年用品。山东健康集团聊城公司积极发展居家上门服务,打造“小康到家”服务品牌,为老人提供居家上门康复、居家照护、就医陪诊、上门助浴、辅具租赁等服务,老人无需出门,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健康、医疗和生活服务,目前服务人次已达320余人次。推动“家政 养老”。鼓励家政企业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丰富养老服务项目,拓展养老服务内容,增强养老服务功能。古楼街道向阳社区引进阳光大姐家政公司,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嵌入式“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康复理疗、休闲娱乐等免费服务,同时设置幸福食堂,为老年人提供物美价廉的“放心餐”,深受群众欢迎。

闪电新闻记者 赵赫 聊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