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景独好到风行于“世”
刘永昶
微短剧《一梦枕星河》海报。
微短剧《大明悬案录之泥犁篇》海报。
微短剧《恋恋茶园》海报。 以上图片均为刘永昶提供
近两年来,微短剧在国内的发展已蔚为大观:今年初发布的第五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国内微短剧用户已有6.62亿。与之相呼应,扬帆出海的微短剧也开始风行于“世”。究其原因,微短剧源于日常、面向大众,为人们喜闻乐见,同时其生产速度快、题材覆盖面广,作品供给源源不断。无论是来自中国的专业微短剧平台、国内外的大型流媒体平台,还是国际超级短视频平台,都为微短剧出海铺就立体多元的通道。人们期待全球旅行的微短剧,能顺应国内影视创作精品化的发展趋势,积“微”成著,讲述更多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
“爽”的故事与情感超越国界
人们常用“爽”来形容追看微短剧的感受。一则“爽”在故事。微短剧的剧情高度浓缩,无需起承转合,往往直接把冲突、矛盾、巧合、意外一字排开,以情节的激流与漩涡将观众卷入其间。二则“爽”在情感。微短剧会放大人类的情感,不太雕琢细腻委婉。无论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剧中人总是直截了当地把个体情感展现在屏幕上,和观众面对面分享。在直给的“爽”的故事和情感面前,不同国别和地域的观众很容易被吸引。
在中国本土发展起来的微短剧一路顺风顺水,几个代表性的国产微短剧应用软件冲上了国外应用商店前列,也让很多作品获得各自的海外受众。较之于电影、长剧集、纪录片、综艺节目等其他视听形式,微短剧数量庞大且新作迭出,海外受众不必“众里寻他千百度”,只需几眼就能确定想要观看的对象。微短剧也轻易突破了语言障碍,如译制剧的比例之高就打破了外国观众通常不喜欢看字幕的审美习惯,而和海外团队合作拍摄的落地本土剧也大体套用了中国微短剧的故事模板。近两年,在国内政策引领下,“微短剧 ”清风徐来,微短剧与其他领域或行业相结合,涌现出一批佳作,令人们对微短剧出海的新浪潮充满期待。
横屏剧与竖屏剧各具特色
互联网没有时差,微短剧的海外传播大多与国内平台同步投放。横屏微短剧一般通过国内流媒体平台海外版或国外流媒体平台播出,部分作品有着或传统或现代的中国故事气息,制作往往更为精心,传播也更为持久;而竖屏微短剧主要通过手机移动端短剧平台投放——作品一经推送就要马上直面用户“刷屏”的考验,在生产时更易沿袭微短剧既有的“白日梦”叙事模式和不断反转的剧情套路。
两相比较,横屏剧单集时长更久,画面可以容纳更多的人物关系与景深空间,能够更加从容地体现中国风。在新加坡“我看”(Mewatch)平台上线的《一梦枕星河》与在优酷海外版上线的《恋恋茶园》有异曲同工之处。前者是小桥流水人家,后者是湿地梯田茶园,不同的画面传递着一样含蓄隽永的东方美学意趣,与快节奏叙事相搭配,给人以张弛错落的观感。在爱奇艺海外版上线的《大明悬案录之泥犁篇》、优酷海外版上线的《锁爱三生》等作品,虽是悬疑、爱情等题材,却因明代、民国等时代背景的设定引发海外受众对中国历史的探求兴趣。
在竖屏微短剧集中的头部海外微短剧平台,一些跻身排行榜前列的作品也力求为题材选择与表现风格注入新鲜气息。比如现代剧情片《爱在朝暮之间》的故事表达相对细腻,影像语言比较丰富;古代背景的《长夜与风说》围绕忠诚与背叛,对人性展开一定探讨;《极速飞驰》讲述了一个赛车手在爱情激励下的逆袭传奇,热血励志的赛车场景在竖屏传达中依然带来不错的视觉效果;《龙年大吉之衣锦还乡》的春节背景设定,在韩国、日本观众间引发更多共鸣。
从形式契合走向心灵契合
讲中国话、说中国事,微短剧出海热热闹闹。遗憾的是,海外微短剧平台的作品类型比较单调,内容也不免同质化。同时,迎合市场与迎合观众目前仍是微短剧生产机构和平台在激烈竞争中的主要选择。国内微短剧市场良莠不齐的现象,也同样出现在微短剧出海的过程中。但相较于中国电影在海外发行靠国外院线“借船出海”,微短剧“造船出海”的气象已成。传播平台在我,形态演变趋势在我,表达话语权在我,微短剧进阶出海的想象空间可以无限广阔。
火热的现实生活和博大的中国文化正在成为微短剧的重要表现内容。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的国内创作风潮之中,人们已经看到,城市乡村烟火蒸腾,山川大地处处皆景。深厚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微短剧大放光彩,神话传说、历史人物、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散发着别具一格的文化魅力,《黑神话:悟空》等出海游戏的成功便是参照系。微短剧可以无“微”不至,在微小的故事体量中蕴含独特的文化韵味,假以时日,匠心之作将脱颖而出。
从叙事模式与叙事技巧来看,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多有结构性的相似之处,这是文艺作品跨文化传播的审美心理基础与“通关”手段。海外受众喜欢中国微短剧,目前更多停留在形式契合的层面。“爽”的故事可以即时抓人眼球,但很难深入人心,进而经得住时间考验。当前,《逃出大英博物馆》等一批国内微短剧作品已开始摆脱纯粹“爽”的趣味,致力于追求中国化的表达和对艺术品质的打造。我们期待类似于李子柒系列短视频海外热播的情景,可以很快在微短剧领域出现。
好的中国故事一定是让更多人心灵契合的故事。作为一种新兴的新大众文艺形式,微短剧尚未形成成熟的艺术审美风貌。随着宏观产业政策和文化政策的引导、各方创作者的积极投入,“你追我赶”的创新必然会推动微短剧朝着“文艺轻骑兵”的方向发展,呼应跃动不息的时代脉搏,讲述独具特色又引人共鸣的中国故事。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2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