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小折叠实测:真“好色”,性能和外屏都太燃了
提起联想 moto 这个品牌,小雷其实还挺佩服的。
虽然手机在国内销量比不上那几个头部品牌,但只要接触过他们的产品,就能看出来他们确实很想做出自己的特色。
比如他们的直板旗舰,主打高性价比,量大管饱,力大砖飞,这条路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般都不会出错。
比如他们的中低端机型,既有 moto S50 这种主打颜值、小而精致的中端手机,也有像 moto G55、moto G75 这样价格实惠、配备 LCD 屏幕的入门产品,主打的就是一个 " 你无我有,你有我多。"

(图源:雷科技自制)
当然了,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产品线始终是 razr 系列。
根据调研机构 IDC 公布的 2024 年 Q4 数据,2024 年 Q4 联想 moto 以 44.5% 的市场占有率再次成为全球竖向折叠屏市场第一,moto razr 50 更是成为了全年第三畅销的竖折机型,在单品销量也有惊喜表现。
能做出这样的成绩,和他们对竖折形态的执着是分不开的。
作为竖折手机的鼻祖,联想 moto 旗下的 razr 系列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了近 6 个年头,正是他们对外屏配置的持续升级和交互逻辑的不断优化,才使得这些原本受众相对狭窄的小折叠屏变得更受大众喜爱。
由于价格比较良心,外加上自带 razr 光环情怀加持,到了今天,只要你想买一台价位合理的竖折手机,基本上绕不开联想 moto 这个品牌。
只不过前代产品,因为选用了骁龙 8s Gen3 嘛,总让人觉得有些差点意思 ......

(图源:联想 moto)
这点不足,自然就要留给最新发布的联想moto razr 60 Ultra 来补足啦。
提起联想 moto,浮现在我脑海中的一定有这么个关键词。
" 好色 "。
诶,别想歪了啊,这里的 " 色 " 是色彩的色。
在功能机时代,因为产品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的缘故,大部分用户还是喜欢选择外形美丽的机型。
在当时,moto 绝对是大厂里最先开始玩 " 色彩游戏 " 的,每当一款手机大卖时,他们就会接连不断地推出该机型的不同颜色版本,以求来进一步吸引消费者那挑剔的目光,直到榨干一款产品的价值。

(图源:moto)
进入联想 moto 时代之后,他们依然没有丢下祖传的手艺。
仔细观察的话,不难发现,如今几乎所有联想 moto 的产品都会遵循潘通色卡的色彩标准,按照他们的说法,从机身的光影流转到 UI 界面的每一道色调,都经由潘通专业调校。
最终落在联想 moto razr 60 Ultra 上,便形成了" 意式奢绒 "、" 流金锻木 " 和 " 安可拉红 "三种配色,而且每种配色都对应着一种不同的后盖材质。

你别说,做了好几年数码编辑,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操作。
我们手头拿到的产品,正是这次主打的 " 意式奢绒 " 配色,原色彩来自于 PANTONE 19-5350TCX Scarab" 圣甲虫 ",这是一种幽邃的深绿色,似一只古老圣甲虫的甲壳,又似被岁月摩挲的青铜器表面悄然生长的铜锈,流转间隐隐透出金属般的冷冽光泽。
仿若神秘中蛰伏着生机那般,这种独特的上流感,甚至会让使用者在芸芸众生中感觉到自己是最让人瞩目的焦点所在。

啊,这可能是错觉,但至少我的 razr 60 Ultra 还是很炫的。
这种独特也体现在用料上,联想 moto 首次在机身背面用上了Alcantara,这种源自意大利的复合材质,不仅能赋予产品哑光柔和的视觉质感,更能呈现出类麂皮的高端纹理与细腻色彩层次,摸上去手感温润亲肤,握持时也能减少手汗留痕。

当然了,这种材料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要知道,本来素皮后盖在使用寿命上就不及传统的塑料 / 玻璃 / 金属后盖,而 Alcantara 甚至更麻烦,在长期使用后,Alcantara 易因摩擦或液体渗透导致局部褪色或起毛,且相比硬质材质更易吸附灰尘,需要每周进行保养的同时,清洁过程中还需避免强溶剂。
怪不得在产品的包装盒内,联想 moto 要特地附上了一张 "Alcantara 保养提示 " 卡片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抹墨绿色同样出现在 razr 60 Ultra 的边框上。

联想 moto razr 60 Ultra 的闭合厚度达到了 15.6mm,相比同类产品,诸如三星 Galaxy Z Flip 6 的 14.9mm、荣耀 Magic V Flip 的 14.89mm 而言不算最薄,但整体 185g 的重量,即使手小的用户也能很好地将它握在手心。
别看机身小巧,打开之后,你将看到的是一块当世罕见的 7 英寸内屏。
依旧是单挖孔设计,分辨率来到 2992*1224,熟悉的 1-165Hz LTPO,HDR10+10bit,除了挖孔貌似更大了,就是整体显得比较修长,虽然没到遥控器的程度,但就是比市面上的一众竖折叠屏还要长些。

简单换算了一下,比例已经来到了惊人的 22:9。
你还别说,市面上的主流软件对这比例的适配还蛮好的,打游戏时视野相对更宽,刷信息流时也能在同屏内塞进更多的信息,就是看 16:9/4:3 的视频内容时,体验就可能和 6.2 寸的小屏手机差不多咧。
至于折痕嘛 ...
体感内屏的折痕控制得还不错,不仅在亮屏的情况下不易感知,即使是在息屏光线直射的极端情况下,也仅能看出屏幕中间有轻微的折痕,触摸上去依然平整。
不过嘛,就是不知道用了一段时间后还能不能保持得住 ……
在这次产品的宣传中,联想 moto 再一次打出了大胆的标语——
" 先是性能,再是折叠。"
既然官方这么信心满满,那么这会我们就先来看看大家最关心的性能部分,到底和市面上的竖折手机有哪些不同?
好消息,这次联想 moto razr 60 Ultra,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款搭载了基于台积电 3nm 制程工艺的骁龙 8 至尊版芯片的竖折产品。
当然了,相比起横折手机,由于机身空间限制,竖折手机的性能释放必然会比较保守一些。即便如此,razr 60 Ultra 依然在安兔兔测试中跑出了247W分,甚至和 OPPO X8s 等一众小屏旗舰都要高上不少。

这样的性能,应付《英雄联盟》《和平精英》这种全民热门手游,或是《蔚蓝档案》《碧蓝航线》这种二次元抽卡手游都是没问题的,你甚至可以把应用切到外屏,感受一下 " 真 . 小屏手机 " 的独特体验。
至于热门大作,我们特地测试了一下《原神》和《崩坏:星穹铁道》。
作为一款五年前发布的老游戏,《原神》现在的性能需求已经不算高了,甚至能被归类为 " 中低负载游戏 "。
在最高画质 +60 帧的情况下,进行 15 分钟日常游戏,平均帧数达到了 59.83fps,功耗则控制在 5W 以内,整机温度控制得还可以,战斗过程中也没有突然出现帧数暴降的情况,足以保证游戏的稳定运行。

而《崩坏:星穹轨道》的压力则显然高出不少,在半小时超高画质 +60 帧星槎海中枢跑图后,平均帧数达到了 50.4FPS,温度上来以后会长时间稳定在 45 帧左右,机身温度控制得不错。

更强的性能,不仅让联想 moto 带来了大量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功能,也带来了机身左侧这枚独立的 AI 快捷键。
这颗酷似 Action Button 的快捷键,不仅可以设置为某项应用的快捷方式,还可以切换为 AI 识屏、AI 搜索、天禧智能体等一系列功能,
单击一下,就能启动 "AI 识屏 " 功能。
此时,razr 60 Ultra可以智能识别、分析、记录当前屏幕内的各种信息,比如我正在查看的这则新闻,轻轻一按,相关内容就会以摘要的形式汇入 "AI 收藏 ",随时都能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调用。

不过,目前识别效果还有提升空间,至少个人偶尔还是会遇到错字的情况。
其他的 AI 功能,例如 AI 通话、AI 翻译、AI 画图之类的,都算是这两年的热门应用,因此不再赘述,倒是这次联想 moto 大力宣传 " 进入 AI 手机 2.0 时代 " 的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倒还真有些意思。
简单地说,现在的联想天禧,不仅拥有了多轮对话的能力,还拥有了多模态感知能力,能通过语音交互帮你调起其他应用,也能解析和识别输入的图片甚至文档,能像人类一样 " 看、听、理解 ",可以更主动、更智能、更准确地参与日常任务中。
实测下来,一句话打开相机、调亮屏幕等,问题不大。
如果想让它理解上下文,与用户进行多轮对话,让用户可以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完成任务 ...... 那最终的效果就有些微妙了。
聊完内屏,是该看看竖折叠屏必备的超大外屏体验了。
事实上,就外屏尺寸来说, razr 60 Ultra 这种直接把半个背面铺满的,基本上就做到头了,这块外屏尺寸不仅有 4 英寸,更离谱的是,它和内屏一样,都有足足 165Hz 的刷新率 ......

虽说内外屏 PPI 不尽相同,但是观感都挺好的。
不过这些年来,折叠手机越来越朝着轻薄、全能的方向发展,性能越来越强,外屏越来越大,但硬件的成熟速度往往远快过软件的适配速度。
这导致很多时候,外屏作用真的很 " 鸡肋 ",不管你是横屏的、竖屏的、圆屏的,还是围绕着相机模组做的全面屏,使用起来都是一顶一的别扭,更多的时候只能放点卡片,看看天气,差不多也就够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联想 moto 提出了一个名为" 视触听小金砖 "的概念。
具体的解决方案是:在扩展外屏功能方面下功夫的同时,将注意力更多地应用到适合小屏的影音场景上,使其 " 不用打开,就是一部好用的随手影音设备 "。
作为代表的,是这次联想新增的音乐播放器卡片,一共有五种界面可供选择,只要播放音乐就会跟随节奏脉动,拿在手上,和我曾经拥有过的海贝 R2 II 便携播放器还真有几分相似之处。

就是这合起来的方式,会导致上半部分扬声器的声音闷在里面,这点考虑得不够周到。
除了过往的锁屏主体外,这次新增了 3D AI Moo 主体,说是可通过学习用户习惯,展现不同的 Moo 动画及形态。
不过作为纯情直男,个人最爱的肯定还是简洁款。

有的读者问,在使用第三方应用的时候,如何避免镜头会挡住图片和按键这种情况呢?
联想 moto 做了两种不同的屏幕比例,在通常情况下,系统会自动把相机镜头那一部分都填充成黑色,来保证屏幕是一个完整的矩形;你也可以通过打开最近的应用程序,并点击底部的按钮切换到全屏视图,这个时候画面就会完全铺满外屏,哪怕镜头会挡住画面。

只能说,挺简单粗暴的,感觉可以向小米 / 荣耀学一下。
有意思的是,最近在和同事聊小折叠手机的外屏使用场景,他忽然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假设:这个外屏说不定能成为一种 AI 设备形态。
我一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但他提到一个设备,我就瞬间理解:Rabbit R1。

(图源:Rabbit)
没错,从形态上看,Rabbit R1 和一台小折叠的外屏惊人地相似,而 Rabbit R1的主打功能,即通过语音指令让 AI 完成一系列操作的交互方式,似乎刚好也和目前厂商正在着力的智能方向趋同。
那么问题来了,razr 60 Ultra 能成为这样的设备吗?
遗憾的是,在实际体验中,razr 60 Ultra 有挺多 AI 功能和外屏体验是互斥的,在使用外屏的情况下,包括 AI 识屏、AI 搜索、AI 图片等一系列功能根本打不开,只会提醒到内屏使用。
AI 翻译倒是能打开,就是界面适配不算理想,期待联想 moto 后续 OTA 解决。
体验最好的,当然还是联想天禧,不仅可以通过语音调用应用、完成图片识别等一系列操作,甚至能在手机处于站立 / 模式并设为锁屏状态时,在用户看向手机外屏时, 即刻触发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交互。

遗憾的是,前者界面适配有待提升,后者灵敏度还需要调整一下。

(图源:雷科技自制,完全盖住对话界面)
只能说,任重而道远吧。
说完体验方面的改进,另一个我很喜欢这台手机的地方,是相机。
跟前代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这台手机把前代那颗特立独行的 2 倍长焦拿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颗 50MP 的 IMX816 传感器,背面的两颗镜头,分别是主镜头和超广角微距镜头。



对于一款竖折叠屏手机来说,razr 60 Ultra 的相机用着确实还不错,日常拍拍照是完全够用的。
至于超广角嘛 … 算是增加一种玩法吧。
如果你能够熟练使用外屏自拍的话,也可以试着用这颗超广角拍一下,或许能一次性囊括不少风景。
续航方面,这次 razr 60 ultra 升级到 4700mAh 电池,支持 68W 有线和 30W 无线快充,这个数据放在参数膨胀的今年可能不算亮眼,但是放在竖折叠屏里已经算特别顶尖的了。
对了,它还支持 IP48 级别的防水,又一款三防折叠屏手机诞生了。
优点:
1、不错的产品设计,参数亮眼的大外屏;
2、性能在目前竖折手机里算第一梯队。
不足:
1、外屏应用适配还可以继续改进;
价格方面,16+256GB 版定价 5999 元,国补后 5499 元;16+512GB 版定价 6699 元;16+1TB 版定价 7499 元。

在我看来,结合起售价来看,联想 moto razr 60 Ultra 绝对是当前竖折手机市场里非常值得关注的一款产品。
小巧的机身、时尚的设计,让它可能是今年最令人惊艳的主流机型产品;除了个人非常喜欢的颜值与手感外,性能、屏幕、续航和周边配置也足够全面,除了影像能力相对羸弱,可以说是一款没啥毛病的全能竖折小旗舰。
不仅如此,AI 加持的影像系统,进一步降低了用户拍摄好照片的门槛;顺应时代潮流的联想 AI,也给这款产品带来的不错的可玩性;SGS 金刚品质认证,更是契合了中端机消费者最看重的点——好用、耐用。
众多出色硬件的加持,让 moto razr 60 Ultra 有底气撕下 " 玩具 " 的标签,成为用户手中的主力机。
假如你正在追求一款性能不错、又能彰显个性的竖折手机,这款产品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