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金,正成为年轻人的翻身信仰

题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年轻人,金店

看似 " 只涨不跌 " 的黄金市场正展现出极强的赚钱效应,当下的年轻人正代替当年的 " 中国大妈 " 冲进黄金市场,试图挖掘出属于自己的那一桶金。

撰文丨周隆斌

这年头,中国年轻人对理财动辄就是 " 信仰 "。

年初以来,随着美股的大跌,年轻人对定投美股的信仰似乎在大幅崩塌,但黄金的狂飙,却让炒金正成为年轻人理财的至高信仰。

在社交媒体上,到处都是类似的讨论:" 年初 100 万买黄金,现在能赚 30 万!"" 消费贷利率 3%,黄金年涨 30%,要上车吗?"……

甚至有年轻人喊出:黄金就是我们这代年轻人的时代红利,就像老一辈抓住了房地产红利;00 后请抓住最后的黄金上车机会!

图 / 网络

于是乎,一些年轻投资者正通过消费贷、信用卡套现等方式购金,甚至出现抵押房产入场的冒险操作。

黄金,真的是这一代年轻人的 " 时代红利 " 吗?

4 月底黄金价格高位回落后,五一假期期间一大批游客来到深圳水贝金展珠宝广场 " 扫货 ",希望借此机会 " 抄底 " 黄金市场。印巴冲突升温,5 月 5 日 -6 日,黄金一扫颓势,两天涨近 6%。新加入黄金市场的炒金客还没来得及高兴,今天(5 月 7 日)国际金价早盘就突然急转直下,迅速磨平了前一日涨幅。

想要弄清黄金还能不能上车,就需要先了解黄金价格波动背后的成因。

1971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黄金与美元脱钩后,黄金价格开始独立于主权信用体系之外。而黄金自古以来就被视为财富和价值的象征,是全球公认的交易媒介,被视为 " 最后支付手段 "。

正因如此,黄金拥有了避险属性,成为对抗通胀与货币贬值的工具之一。

从理财的角度来说,黄金所有的价值都来自价格波动。如果拉长时间轴可以发现,本轮黄金价格轰轰烈烈的涨幅,可以追溯至 2018 年。

彼时初次担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在对外贸易策略制定上还比较 " 保守 ",只是挑起了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贸易摩擦最终没有赢家,双输的局面很快出现。当年年末,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信号,美股道琼斯指数 12 月下跌近 9%,国际金价上涨的序幕正式拉开。

为了提振美国经济,美联储在 2019 年打开降息的大门,美债收益率下降,美元贬值。相比之下,黄金性价比提升,催动黄金价格继续走高。

▲ 2018 年至今,纽约金期货价格月线走势图(图 / 网络)

2020 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快速席卷全球,全球经济活动一度停摆。市场避险情绪迅速升温,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产生的打击,各家央行的印钞厂昼夜不停地工作,导致疫情稍有缓和后全球通胀水平很快高企,国际黄金价格于当年 7 月首次刷新 2011 年来的高点。

2022 年俄乌冲突、2023 年红海危机,全球地缘冲突加剧,黄金价格在历史高位附近反复震荡。历史总是螺旋式上升,2024 年全球央行再次进入降息周期;今年美国迎来特朗普 2.0 时期,并在全球到处树敌,贸易冲突愈演愈烈。

" 一顿分析猛如虎,涨跌全看特朗普 ",财经分析师们彻夜不眠写出的稿子没等发表,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一次随意的更新就可以将其逻辑全部击碎。对于黄金市场而言,似曾相识的场景再次出现,一切仿佛是个轮回,黄金价格一路飙升。

看似 " 只涨不跌 " 的黄金市场正展现出极强的赚钱效应,当下的年轻人正代替当年的 " 中国大妈 " 冲进黄金市场,试图挖掘出属于自己的那一桶金。

" 一身反骨 " 的年轻人总是对长辈的选择嗤之以鼻,却没想到有一天回旋镖会击中自己的眉心。

2013 年,《华尔街 · 日报》首次使用 "dama" 一词,代指大量购入黄金的中国投资者。" 中国大妈涌入黄金市场震惊华尔街 " 的新闻被年轻人所调侃,真正赚钱的机会怎么可能让所有人都知道?事实验证了年轻人的猜想,随后几年黄金价格一蹶不振," 中国大妈 " 们很快被套牢。

十几年过去,当初的年轻人逐渐步入职场,成家立业。开始与生活对线后,他们逐渐理解了当初 " 大妈 " 们的心情,理财成为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不想被各种理财产品 " 噶韭菜 " 的年轻人,将视线放到了黄金身上。质疑大妈,理解大妈,成为大妈。兜兜转转,投资黄金的接力棒,被传到了年轻人手中。

购买小金豆,是很多年轻人投资黄金市场的初次尝试。一克一个的小金豆成本不算高,每个月拿出部分工资换成小金豆,攒钱的同时又能理一波财。金钱不再是账户中冰冷的数字变化,透明小罐中逐渐填满的小金豆让年轻人感受到了理财带来的实感。

图 / 网络

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从不吝啬自己的理财经验,纷纷在社交媒体中晒出自己的小金豆。哪家金店金豆更纯?哪家金店发货太慢?有关小金豆的种草、避雷帖成为热议话题,为购买黄金理财增添了一份社交属性。

随着黄金价格屡创新高,瓶中的小金豆不断升值,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购金大潮中。《2023 珠宝饰品行业趋势白皮书》显示,25 岁至 34 岁的年轻群体是黄金消费主力军,年轻人购金比例从 16% 增长至 59%。

4 月 23 日,上期所黄金期货价格单日大跌 4.55%。有些年轻人将其视作 " 倒车接人 ",跃跃欲试准备加大对于黄金的投资,也有年轻人想起了 " 中国大妈 " 这个老梗,对于黄金的信仰不免有些动摇。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2013 年涌入黄金市场的大妈们如果能在随后几年近 40% 的调整中坚定持有,到 2019 年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并于次年开始正式走上盈利的道路,前后大约需要 7 年的时间。

在黄金价格的历史走势中,动辄十年的盘整期也并不少见。因为黄金有避险属性,所以黄金价格可以视作衡量全球市场情绪的风向标。市场对未来前景感到越不明朗,黄金价格就越高。

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政府政策不确定性飙升,美元币值稳定性大打折扣。自 1 月 20 日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至 4 月 30 日,美元已下跌近 9%,创下自 1973 年以来美国总统任期首 100 天最差表现。美元信用体系遭到挑战,全球金融市场格局可能重构,这是本轮黄金价格飙升的底层逻辑。

图 / 图虫创意

全球经济下行、通胀率高企、主要经济体央行降息、贸易冲突、地缘冲突 ...... 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在过去 8 年中轮番上演,美元信用体系可能崩坍更是此前市场完全不会为此定价的事件。

巴菲特说过:" 如果你在牌桌上打了一圈牌,还没发现谁是傻子,那么你就是那个傻子。" 投资本质上是一个博傻游戏,等待未来有后知后觉的 " 傻子 ",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我们手中的资产。

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未来还会有什么事件再次引发黄金价格上涨,让更多场外投资者进场购入黄金呢?

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了,乱世藏黄金,黄金的交易属性将被大大降低,想要通过黄金盈利恐怕无从谈起。

黑天鹅事件之所以称之为黑天鹅,恰恰就在于其不可预测性。历史就是用来反复刷新的,对于未来,谁都不能妄下结论。比起黄金价格未来如何波动这种充满争议的话题,有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摆在了那些购买小金豆的年轻人面前。

当年轻人从罐中取出小金豆,满心欢喜地找到金店想要变现时,才发现金豆属于工艺品,很多金店不予回收。好不容易找到愿意回收的店,却由于金豆不纯,其中掺杂着不少杂质,实际黄金克重大打折扣。黄金价格确实上涨了不少,财富却未见得实现了增值。

这一点同样体现在黄金饰品上,精美的黄金饰品既能够佩戴提供情绪价值,又可以持有黄金坐享增值。并且,大牌的黄金饰品店对于黄金纯度都有明确标注,价格也十分透明,其中涵盖了黄金克价和加工费。前阵子因为线下门店排队购金人数太多屡上新闻的老铺黄金,在加工费方面的溢价则更加高昂。

更要命的是,这些黄金饰品在回收时面临着较大的折价。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购买黄金饰品时其回收价值就要折损 30% 左右,足以抹平去年黄金大牛市期间,金价一年的涨幅。

图 / 视频截图

当然,去银行购买投资金条折价带来的困扰就要小很多,购买与回收之间的差价可以控制在 3% 左右。只是大部分银行最小规格的投资金条为 10 克,最小也低不过 5 克。也就是说,以现在黄金克价计算,至少需要 4000 元以上,10 克的金条价格接近万元,投资门槛较高。而且,还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现在 " 购金热 " 下,不少银行的投资金条都处于售罄状态,想要购买还得提前预约。

购买黄金类金融产品起买价格倒是会大大降低,一些黄金类 ETF 甚至可以做到 1 元起购,甚至在支付软件中就可以购买,还不用开设专门账户。问题在于,这些产品如何与黄金价格挂钩藏在数十页产品介绍中,其中充斥着大量专业名词,就连申赎方式都需要仔细研究一番。

至于购买黄金期货就更加复杂了,开户期货商的选择、多空双方的交易规则、交易软件的使用方法 ...... 这些都得从头学起。

理财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购买黄金看似简单的理财 " 馅饼 " 背后,是种种参与黄金投资的陷阱。

今年黄金价格上涨了近 30%,足以覆盖通过任何正规渠道借款产生的利息。在黄金市场连续多年的赚钱效应下,如今有不少年轻人就像鲨鱼嗅到了血腥味一样,蜂拥进入黄金投资领域。一些胆大的年轻投资者用信用卡、消费贷等方式,借钱购金,就是希望借此机会 "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

且不论使用贷款炒金是违规的行为,随时有可能被贷方抽贷,采用杠杆形式进行投资,本身会对投资者个人承受能力形成极大考验。一旦黄金价格下跌,给投资者带来的心理压力将会成倍放大。

不用杠杆资金进行投资,是千百年来无数投资者在各种市场用血的教训为后来者换来的宝贵经验。只可惜,在高回报投资的诱惑下,很多时候这都被置若罔闻。据《每日 · 人物》报道,在这一轮黄金牛市的行情里,就有一批被大规模收割的年轻人(见《第一批追高黄金的年轻人,已经亏麻了》)。

▲五一期间,人山人海的深圳水贝金展珠宝广场(图 / 视频截图)

" 中国大妈 " 们当年折戟黄金市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对风险因素的忽视。任何投资都不能只看到鱼饵,看不见其中包裹着的鱼钩。这一条原则不光适用于今天的黄金市场,更适用于所有投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