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试行4.5天工作制,还不如把双休落实好
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5月23日,四川省绵阳市“试行4.5天工作制”的消息登上热搜,引发热议。记者查询发现,目前全国已有10余省市曾提出过4.5天工作制,鼓励“2.5天休假模式”。(据5月25日海报新闻报道)
相关文件截图
《绵阳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2025年工作清单》显示,落实年休假应休尽休和带薪休假政策,鼓励企业弹性调休,推广夫妻共享。试行4.5天弹性工作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的2.5天休假模式。
据报道,这是绵阳市商务局的一份工作清单。严格来说,商务部门并不负责职工休假安排事宜。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出这个观点,主要还是为了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提升市场活力。
据极目新闻5月24日报道,该局工作人员介绍,并非强制要求。就是说,这里面提到的“试行”用法不妥,最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倡导”。
4.5天工作制引发舆论关注,网友并不是从“消费”的角度来讨论,而是希望多“休息”。不得不承认,4.5天工作制的推行,有着极大的难度。不管是从哪个层面、哪个部门提出来,都面临落地难的问题。
一是,企业的成本谁来负担?二是,如果只是倡导,只会成为镜中花、水中月。三是,不少劳动者想通过多劳多得赚取收入,不少企业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相反,一些企业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推行4.5天工作制反而更容易一些。
人社部相关回复
关于4.5天工作制,官方此前是有定论的。2020年8月,人社部在回复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进一步缩短工时标准尚不具备现实基础,不宜在企业中广泛推行。人社部指出,现行工时制度和标准,是综合考虑我国人口、就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的,有利于实现劳动者身体健康权、休息权与就业权之间的平衡。
平心而论,人社部的观点比较符合现实情况。当时的数据显示,劳动者每年有120-130天的休息休假。从2025年开始,全国法定假期又增加两天。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么长的休息休假,劳动者为什么没有多少“获得感”,还渴求休息呢?
巧就巧在,5月25日,“打工人要个双休怎么这么难”的词条上了热搜。新周刊的报道里,专家就谈到了双休落地难的问题。事实上,这与劳动者的感受是一致的。不是劳动者需要4.5天工作制,而是现有的休假休息制度,劳动者没有得到完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