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3万人爆仓!“疯狂”的全球第五大资产
编 辑丨包芳鸣 金珊
视频编辑丨许婷婷
5 月 22 日,美股开盘涨跌不一,道指跌 0.24%,纳指涨 0.08%,标普 500 指数跌 0.08%。
加密货币概念股普涨,MARA Holdings 涨逾 5%,Riot Platforms、Bit Digital 涨超 4%,嘉楠科技涨逾 3%,Coinbase、Strategy 涨逾 2%。
消息面上,5 月 22 日,比特币涨破 11 万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总市值突破 2.1 万亿美元,超越亚马逊成为全球市值第五大资产,位列黄金、微软、英伟达和苹果之后。
Coinglass 数据显示,截至 22:12,比特币最新价格为 110680.1 美元。

过去 24 小时内,加密货币全网爆仓人数超 13 万人,爆仓金额超过 5 亿美元。

近期市场利好消息不断
本周美国参议院就 "GENIUS 稳定币法案 "(以下简称 " 法案 ")通过一项程序性投票,预期将在未来几天进行全体表决。随着美元稳定币的监管框架建立,市场预计会有大量金融和科技公司涉足这一领域。
此外,5 月 19 日,美国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Coinbase Global 被纳入标普 500 指数,成为一大里程碑事件,相当于全球美股指数基金投资者变相加仓了数字货币。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 · 戴蒙也在本周松口称,将允许客户购买比特币。不过,他个人对比特币的看法没有改变,强调比特币被滥用于洗钱、所有权缺乏明确性等问题。" 我不认为你们应该吸烟,但我捍卫你们吸烟的权利,我也捍卫你们购买比特币的权利。"
在突破历史新高背后,比特币究竟是 " 数字黄金 " 还是 " 洪水猛兽 "?一方面,比特币正被越来越多的机构接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 " 主流资产 "。另一方面,一些投资者仍对比特币嗤之以鼻,围绕这一争议资产的赞扬与鄙夷仍将继续。
稳定币法案意欲何为?
在比特币冲破 11 万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背后,稳定币法案无疑是关键导火索。
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法案结束了美国长期以来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模糊性,为稳定币提供清晰法律框架,明确监管机构、储备金要求、牌照要求等,确立行业规则,从而确立美国在加密货币行业的主导和引领地位。同时吸引传统金融机构进入加密货币领域,加速机构入场,打通传统金融领域与加密货币市场的通道,推动市场成熟。提振消费者信心,严格的储备审计和破产保护条款使合规稳定币市场份额可能扩大。
在 HashKey Group 首席分析师丁肇飞(Jeffrey Ding)看来,法案通过美国参议院程序性动议,将进入参议院全体投票阶段,通过几乎是必然的,这会给数字货币市场带来新的资金通道,千亿级别的新增资金将通过稳定币注入数字货币市场。
法案将为美元稳定币提供联邦级监管框架,使传统银行能够利用现有的存贷款渠道为稳定币发行提供抵押和清算服务,叠加 DeFi(去中心化金融)协议的链上互操作性,丁肇飞预计这种 " 链上 - 链下 " 流动性桥梁将释放出巨大的资金动能。从流动性溢出效应看,稳定币供应的规模化扩张将直接推升交易所及 DeFi 平台的可用资金,显著降低交易滑点,同时提升杠杆策略的可行性。市场波动性与价格上行动力也将在这一过程中被进一步激发。
OKX 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伟对记者表示,法案的推进标志着美国正加速构建加密资产的合规监管体系。5 月 20 日,法案在参议院通过 " 终止辩论动议 ",进入全面审议阶段。这一进展增强了市场对监管明朗化的信心,也意味着美元稳定币将迎来首个联邦级监管框架,有望推动比特币等加密资产在支付和交易场景中的更广泛应用。
在美元信用遭遇危机的背景下,稳定币法案背后有哪些深层次考量?刘斌分析称,在全球经济动荡、" 去美元化 " 呼声渐高背景下,美国希望通过稳定币与美元挂钩,强化美元在全球贸易和支付中的主导地位,维护美元霸权。同时,希望确立美元在全球稳定币领域的主导地位,美元稳定币发行机构必须要满足相关要求,并且要以美国国债作为储备,为美债提供了新的增量资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美债市场,缓解市场压力。同时,稳定币市场的发展也会进一步削弱华尔街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掌控力,从而更有利于特朗普相关政策的实施。
从美国政府的角度看,赵伟认为稳定币法案承载三重战略意图:其一,稳定币是美元数字化和国际化的重要工具,需抢占全球话语权;其二,规范监管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保护交易者;其三,为本土金融科技企业(如 Coinbase、Circle)提供清晰合规路径,以巩固其在全球金融创新中的领先地位。因此,法案不仅影响加密行业,更折射出美国对数字金融未来格局的深层布局。
未来数年内,丁肇飞预计全球稳定币市值将从当前的 2500 亿美元扩张至万亿美元。随着这些资金的逐步流入,未来 6 至 12 个月比特币和以太坊有望迎来 20% — 50% 的估值上调。与此同时,合规通道的成熟将为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长期资本提供进入加密市场的桥梁,大幅增强市场的需求稳定性,并有效降低结构性风险。政策红利与市场共识的相互作用,正在为比特币与加密资产打开增长空间。
不过,在监管环境趋松背景下,美国稳定币法案也引发了质疑。康奈尔大学国际贸易教授、《货币的未来》一书作者 Eswar Prasad 指出,法案在消费者保障和限制公司发行自己的稳定币方面措施不足。特朗普政府对加密货币的推动和轻监管态度表明,任何此类保障和限制都不会得到有力执行。
美国大学华盛顿法学院研究加密货币市场的教授 Hilary Allen 甚至警告称,这项法案将允许最大的科技平台本质上成为银行的功能等同物。上次危机是由 " 大到不能倒 " 的金融机构引起的,然而,一些科技平台的规模使那些金融机构看起来相形见绌。美国可能让自己陷入本质上必须救助这些大型科技平台的境地,法案是一场 " 慢动作中的车祸 "。
能否成为主流资产?
在这轮比特币大涨行情中,机构资金成为支撑比特币价格的重要因素。
机构资金的强势涌入成为行情的强力催化剂。MicroStrategy 在近一周内又增持了 7390 枚比特币,总持仓达到 576230 枚,按当前价格估值约 61 亿美元。而灰度比特币信托(GBTC)和多只比特币 ETF 在过去数周内吸引了超过 6.33 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丁肇飞认为,机构投资者通过合规渠道的持续布局,强化了市场对比特币稀缺性和 " 数字黄金 " 属性的共识,也为价格的长期上行奠定了需求端支撑。
在赵伟看来,本轮比特币上涨由机构资金主导,呈现出结构性、长期性特征。以 ETF 为代表的产品持续吸引资金,仅过去五周,现货比特币 ETF 净流入已达 66.3 亿美元。此外,MicroStrategy、Metaplanet、Jetking 等上市公司持续增持比特币。CME 数据显示,机构多头仓位稳步增长,印证主流资本正系统性建仓。
与此同时,散户正通过 ETF 等工具有序回归。链上数据显示,活跃地址增加、资金主要流动于交易所与托管钱包间,投机性明显降低。政策预期改善、产品门槛降低、监管逐步清晰将吸引更多个人交易者参与。赵伟认为,随着美联储政策转向、稳定币立法落地,以及各州推动比特币战略储备,比特币正逐步具备 " 数字黄金 + 主流资产 " 双重定位。
从政策松绑到供应紧缩,从机构加码到流动性通道的搭建,丁肇飞认为比特币的这轮上涨是多重逻辑共振的结果。历史新高的背后既是市场资金的狂欢,也意味着去中心化资产已经迎来新一轮的价值共识重塑。
未来比特币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流资产?刘斌表示,比特币有很大希望成为主流资产,一是监管框架逐渐确立,二是传统金融机构认可和参与,三是比特币的市值不断上涨,而且其价格越来越稳定,四是整个加密市场的发展也助力比特币地位的确立。但比特币存在明显不足,价格高度波动,容易受市场情绪、政策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市场相对较小,易被大户和机构操纵,信息不透明。同时,各国监管政策差异大且不断变化,也制约其成为主流资产。
创下历史新高后怎么走?
在比特币创下历史新高后,一些分析师认为未来上涨空间仍在,但仍需警惕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
渣打银行数字资产主管 Geoffrey Kendrick 表示,今年 4 月他将比特币第二季度的目标定在 12 万美元,这或许太低了。彼时他还预计,在美国资产的战略性资产再配置以及大户持续买入的推动下,涨势将持续到夏季,比特币将在年底前接近预测的 20 万美元目标。
Glassnode 数据显示,非流动性供应量达历史峰值,表明当前的比特币涨势并非由散户狂热推动,而是由多重结构性力量共同作用,包括机构资金流入、历史性的供应紧缩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丁肇飞认为,这些因素预示着比特币将沿着更持久、更成熟的路径冲击新的历史高点,进而使比特币今年上涨至 15 — 18 万美元。
在比特币突破 11 万美元后,赵伟表示,市场已进入新的估值发现阶段。期权市场预期价格区间在 12 万至 15 万美元,显示市场看涨情绪浓厚。不同于以往,本轮上涨背后是 ETF 净流入、机构加仓、政策利好等中长期逻辑的共振,整体结构更稳健,波动率也更温和。
赵伟预计,未来比特币有望继续受益于多重利好。CME 数据显示,美联储 9 月降息概率达 68%,将为风险资产带来估值提升空间;政策层面,稳定币法案推进、关税谈判缓和、比特币储备法案落地等持续为市场注入信心;同时,更多上市公司和主权资本加入,也将推动比特币纳入全球资产配置体系。
比特币供应量被限定在 2100 万枚,凭借其内在的稀缺性,比特币有时被描述为类似黄金的价值储存手段。但近年来,分析师也时常发现,比特币的走势越来越像风险资产,比如美国科技股,机构资本大量涌入比特币,使其更容易受到股票市场同样的风险影响。
因此,赵伟提醒,挑战依然存在。高位运行下,市场短期波动风险加剧,政策不确定性及过高预期可能带来回调压力。总体来看,在机构建仓、政策支持、宏观利好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比特币正处于结构性牛市中段,主流化路径日趋清晰,但仍需警惕外部环境变化。
警惕三大风险
尽管比特币大涨,但围绕这一数字资产的担忧仍挥之不去。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专家、上海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发展中心离岸金融研究所所长景建国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数字货币在全球范围内也存在一定的监管争议和风险,并非所有地区都完全认可其发展,数字货币存在三大风险。
市场风险方面,数字货币价格波动极大,缺乏稳定的价值基础。以比特币为例,在 2020 年— 2021 年间,其价格从不到 1 万美元飙升至近 7 万美元,随后又大幅下跌。这种大幅价格波动不仅让投资者面临巨大风险,也使得数字货币难以成为可靠的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此外,数字货币市场交易炒作氛围浓厚,大量资金涌入进行投机,容易引发市场泡沫,对金融市场稳定构成威胁。一旦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波及整个金融体系。
监管风险方面,数字货币的去中心化和匿名性对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构成巨大挑战。其交易的匿名性为洗钱、贩毒、恐怖融资等非法活动提供了便利,增加了监管部门追踪资金流向、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难度。此外,全球各国对数字货币的监管态度差异较大,部分国家全面禁止,部分国家持谨慎开放态度,这种监管的不一致性使得数字货币在全球范围内难以形成统一的监管标准和规范,增加了其跨境交易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技术风险方面,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和钱包存在被黑客攻击的风险,可能导致用户资产被盗。近年来,多起数字货币交易所被黑客攻击的事件表明,网络安全是数字货币面临的重要问题。此外,数字货币技术稳定性不足,底层技术(如区块链)在大规模应用时可能存在性能瓶颈,影响交易处理速度和系统的稳定性。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