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民企之痛:依法从重处罚网络“黑嘴”
贺泓源 / 文
中央网信办出手整治网络 " 黑嘴 " 伤企乱象。
5 月 22 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 " 清朗 · 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 " 专项行动的通知》,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 2 个月的 " 清朗 · 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 " 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四类突出问题,包括恶意抹黑诋毁攻击企业问题、恶意营销炒作问题,如诋毁攻击企业产品质量、经营状况、翻炒企业旧闻旧事进行恶意营销等。
中央网信办出手背后是,民企苦网络 " 黑嘴 " 久矣。
这甚至已经直接影响到企业存亡。对于网红柴怼怼所称,胖东来以低成本从玉石中获取暴利一事,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发文称," 如果不让柴怼怼这种随意污蔑伤害他人的行为,包括平台这种为了谋取利益无道德无底线的行为受到应有的处罚,我会主动关闭或者永远离开胖东来这个企业。"
5 月 16 日,胖东来集团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关于近期网络不实信息的正式声明》,针对外界质疑企业经营管理、商品采购渠道、定价标准和财税信息等问题作出系统性回应,强调企业始终秉持开放态度,所有运营数据均可依法接受监管审查,并欢迎社会各界实地调研验证。
更早之前,汇源果汁亦遭到网络舆论的恶意诋毁。其在 5 月 11 日的声明中称,网络上关于汇源果汁 " 走向末路、又被资本耍了、悲剧 " 等多篇唱衰汇源果汁的言论均为不实信息,是恶意夸大事实、抹黑汇源果汁、诋毁民营企业及民族品牌的行为。
汇源称,事实上,自 2022 年成功重整以来,汇源果汁经营情况一切正常,并持续改善,前不久还获得知名第三方机构认证的 "100% 果汁全国销量第一 " 的市场地位证明。
李宁亦深受其害。近期,多名网络用户在互联网平台上通过断章取义、剪辑图片、曲解背景等手段,捏造和散播李宁品牌不实言论,误导公众认知,对李宁品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近期质疑李宁 " 捧高踩低 "" 势利眼 " 的无端恶意解读,进而延伸出 " 退货潮 "" 股价暴跌 " 等谣言,而影射 " 李宁并非国货 " 的恶意诋毁,更是长期屡见不鲜。

某种程度上,网络 " 黑嘴 " 对企业造成的巨大损失,已经影响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对于网络 " 黑嘴 " 伤企乱象的整治一直在加码。
近年来,随着民法典、《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出台,网络立法更加健全,关于涉企网络谣言的执法和处理更加明确。2023 年 8 月,中央网信办印发《网站平台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规范》,明确了 6 类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以及处置办法,划明了网络涉企言论的法律红线,有利于进一步杜绝具有误导性、谣言性、侮辱性等性质的涉企言论在网络空间滋生蔓延。
去年,中央网信办就组织开展 " 清朗 · 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 " 专项行动,并公开曝光一批典型案例,旨在进一步整治网络空间涉企侵权信息行为,督促网站平台加强网上涉企信息内容管理,维护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
今年,中央网信办在相关通知中明确,要加大惩戒曝光力度,对专项行动期间落实不力、情节恶劣的网站平台和账号,依法从重处罚,并向社会曝光,强化警示震慑。
同时,通知中亦提到,要按照《网站平台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规范》明确的基本原则、处置内容、证据材料、处置处罚措施、工作流程做好涉企网络侵权信息的受理处置工作。要总结固化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工作成效和工作经验,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另一头,企业也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比如,5 月 22 日,李宁官方发布声明中就提到,其已对相关不实内容完成取证,并将采取法律手段,对于恶意抹黑、诋毁攻击、恶意营销炒作等行为,追究相关侵权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这是值得被鼓励的。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涉企言论不能突破法律红线。涉企网络谣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对于企业经营发展危害高,必须以法律为准绳,给造谣者、抹黑者以惩罚,以此敲响警钟。
随着整治涉企网络 " 黑嘴 " 专项行动的落地,相信营商网络环境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