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项羽为什么破釜沉舟跟秦军决战?都是被领导逼的!

项羽为什么要破釜沉舟跟秦军决战?

是为了救援赵国吗?还是为了报家族的仇恨?

其实都不是!

很多人读到这段历史时,都认为项羽是怀着国恨家仇,加上救援盟友赵国,才在巨鹿与章邯的秦军连番大战,置之死地而后生。

然而,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表面,真正的原因在于楚军内部,以及项羽自身的危机。

在《资治通鉴》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项羽在此之前,已经将自己的直属上级宋义砍了,这才掌控了救援赵国的大军,并带领楚军前往赵国救援。

这才有了后来的巨鹿大战。

试想,项羽连自己的顶头上司都杀了,如果不干出点成绩,还能回得去吗?恐怕回去后也难以立足!

不得不说,楚怀王熊心确实是个狠角色。

在项梁刚刚战死、秦军势大的情况下,他以楚王的名义召回了在外的军队,重新整合楚军内部势力,同时扶持刘邦,帮助刘邦脱离了项氏集团的控制。

在这一刻,楚军内部的势力发生了重大变化,楚怀王掌握了主动权。

他算计项羽,给项羽安排了一个领导宋义,削弱了项氏的影响力,同时让宋义和项羽带领军队去救援赵国,啃下章邯这块硬骨头。

楚怀王熊心为了扶持刘邦,特意安排刘邦去攻打秦国本土。

同时,他将项羽调走,让刘邦和项羽分开行动。

还跟大家定下约定,谁先攻下咸阳谁可以称王,这绝对是偏向刘邦的。

可以说,在当时的楚军内部,一切都是楚怀王说了算。

对于项羽来说,救援赵国其实是一步死棋,九死一生。

即使对上秦军赢了,恐怕也是惨胜;如果输了,可能就直接死在赵地。

楚怀王的算盘打得精妙,趁着项梁战死,直接抹除了项氏的影响力。派项羽去救援赵国,可谓是一步妙棋,心黑手狠。

项羽当时身边有范增,自然也能看出这一步。

所以,当项羽和宋义带领的军队走到半路时,宋义却停在那里,坐等秦军和赵军打得你死我活,就是不去救援。

项羽这时也意识到问题所在以及楚怀王的心思,八成是让他们来捡便宜的,或者纯粹是来赵地观光的。

如果赵军胜了,他们顺势把赵军灭了;如果秦军胜了,恐怕也是元气大伤,他们再顺势把秦军灭了。

宋义的算盘打得很响,但项羽明白,不管秦军和赵军谁赢了,作为救援队伍的一把手,宋义才是功劳最大的那一个,而他自己只不过是听话照做,没什么功劳。

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项羽只能选择杀掉宋义,自己当家作主。

这才有了后来在巨鹿之战中打出威风的闪耀时刻。

然而,杀掉直属领导宋义,也意味着项羽断绝了自己的后路。

如果他一事无成,毫无功劳,再回去恐怕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因此,项羽不得不在巨鹿与秦军展开决战,必须拿出耀眼的成绩,从而掌控楚军的主导权。

在杀掉宋义之后,项羽已经没有退路,不得不破釜沉舟,在巨鹿打出自己的威风,提振士气,让诸侯的军队都乖乖地当小弟。

正是凭借这股强势的力量,项羽打破了楚怀王熊心和宋义的算计。

这就是项羽破釜沉舟的根本原因。

项羽不得不这么做,他已经没有了退路。而且,杀掉宋义,与秦军决战,打出自己的威风,增强自己的影响力,这是项羽的必经之路。

如果他不杀宋义,他对军队都没有主导权。有功劳不是他的,没有功劳,他恐怕会逐渐被边缘化。

楚怀王这一算盘打得非常响,这就是项羽不得不破釜沉舟的原因。

能当领导的人,都是有水平的,绝对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当上领导的。

就算你一开始什么也不懂,只要你到了那个位置,很多道理,慢慢就悟出来了!

很多人的领导智慧和权谋智慧,往往是在成为领导后觉醒的。而很多领导的觉醒,往往都是因为读了史书。

所以,多读史书,你就能发现并掌握领导的御下之道。

当然了,如果你有足够强的力量,就可以像项羽一样,一力降十会,破除任何针对你的阴谋诡计!

你觉得是这样吗?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作者介绍】

李子霄 ,《资治通鉴》实践导师,畅销书作者,自媒体专栏作家。长期解读《资治通鉴》,深耕职场管理领域多年。

著有图书《门道:读一页就有用的资治通鉴》。

线上专栏《资治通鉴:领导智慧与成事之道》《制胜谋略:资治通鉴中的成事智慧》《刘邦的启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