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对话古人 数字文旅火爆出圈
从博物馆里 " 复活 " 的史前巨兽到商业综合体中穿越千年的沉浸式剧场,从智慧书城的物种演化 VR 之旅到黄河之滨的无人机全景漫游,兰州正通过 " 文旅 + 科技 + 消费 " 的立体赋能,构建起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新生态。连日来,记者深入兰州多个文旅创新场景,探寻这座西北重镇如何以创新之手擘画文旅融合的时代新篇。
科技勾勒文化长卷 光影激活文物新篇
穹顶之下,史前巨兽的低吼穿越亿万年时光;沙砾之上,驼铃声中重现丝路商队的繁华盛景 ……5 月 18 日国际博物馆日,记者走进甘肃省博物馆的沉浸式光影数字展,见证 " 科技之笔 " 与 " 文明之墨 " 共同勾勒的时空长卷。
" 快看,恐龙跑过来啦。"6 岁小男孩兴奋地追逐着投影中动物。来自山东的游客赵女士说道:" 在博物馆里以光影展的形式了解历史和文物故事非常有意思,让文物‘活’起来,生动有趣,尤其方便小朋友了解历史。"
不止于博物馆,兰州正以数字技术激活全域文旅场景:在国芳 G99PARK 的幻境空间体验馆,游客可穿越虚拟峡谷体验冒险;西北书城的 " 书界奇境 " 通过 VR 体验让读者了解大熊猫从远古到现代的演化历程;兰州老街的 " 大宋风华录 · 满江红 " 沉浸式剧场,让观众 " 穿越 " 回南宋战场,在声光电中亲历历史场景 …… 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满足了观众对互动性和沉浸感的需求,更以数字技术为 " 画笔 ",为文旅产业打破空间边界、激活消费潜能开辟了新路径。
数字产品焕新地标 智趣互动引爆消费
今年 " 五一 " 期间,兰州中山桥、张掖路步行街、兰州老街三大地标成为数字文旅的试验田。由丝绸之路信息港公司精心打造的 " 兰州弹珠 "" 兰州盲盒 "" 黄河摇筏赛 ""AI 霍去病 " 等多款创新数字产品首发,瞬间点燃游客热情。
在张掖路步行街,市民只需点点屏幕,就能 " 穿越 " 回古代黄河,体验刺激的摇筏竞速;在金城关景区,"AI 霍去病 " 化身智能导游,为游客规划游览路线。游客参与游戏闯关,不仅能深入了解兰州历史文化,还能凭借积分兑换餐饮消费券、甘肃农特产品、景区门票等,真正实现了 " 边玩边消费 "。" 五一 " 期间,三大点位实现屏前互动人次 113670 人,联动三大区域 85 家品牌商户,实现转化进店 36852 人次,转化消费 43959 笔 …… 文化旅游作为兰州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
" 我们没有改变场景资源本体,而是运用数字技术对场景进行活化,将现有流量转化为数字价值。" 丝绸之路信息港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数字产品通过沉浸式、互动性的双屏体验,实现了景区权益派发、积分消耗、客流激活和销售转化,在消费者与文旅场景之间建立起智能强链接。未来还将持续丰富数字产品矩阵,上线 AI 文创商店、投壶大比拼等十余款应用。同时,计划创建左宗棠、李白等 10 位历史名人数字分身,打造甘肃首款文旅场景垂类 AI 消费大模型,实现 AI 伴游,为游客提供更智能、更个性化的服务。
技术融合场景升级 优化智慧文旅体验
在兰州水墨丹霞景区的赤色崖壁前,机器人正熟练地向游客招手、握手、比心、翻滚 …… 红色丹霞映衬着银色机身,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科幻感十足的画面,这正是兰州 "AI 赋能文旅景区景点巡游活动 " 的一幕。
" 没想到在景区碰到了机器人,今天真是大饱眼福,赚到了。" 来自重庆的游客张女士感叹道。随后巡游队伍抵达黄河楼、中山桥、水车博览园等我市各大景区进行巡游,以科技之力激活传统文旅场景,进一步点燃了 " 文旅 +AI" 的热潮。
5 月 16 日,在白塔山公园启动的 " 黄河风情线无人机 +VR 全景观光旅游 " 项目,将无人机航拍直播与 VR 技术相结合,游客戴上 VR 眼镜,就能 360 度俯瞰黄河之上的羊皮筏、悠悠转动的水车、横跨波涛的中山桥等景致,通过多感官融合,沉浸式体验黄河沿岸的壮丽风光。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由兰州千彩飞翔科技有限公司倾力打造,该公司董事长雷骞国表示:" 希望通过科技赋能,让更多人了解兰州、走进兰州、感受兰州的多彩魅力。今后,我们也将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与文旅产业的融合,不断丰富项目内容,提升服务品质,为兰州文旅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陶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