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渗透与国产替代趋势明确,今年中国AI服务器市场购买本土芯片占比有望升至40%

近期,中国证监会正式对外公布实施修改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重组新规将在更大程度上提振市场各方信心、提升并购积极性。对半导体设备而言,在美国对中国半导体领域限制愈加严格,同时设备技术突破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并购重组已经成为新趋势。

此外消息面上,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由于美国政府限制Hopper架构的H20芯片出口至中国,公司正重新审视中国市场战略,但未来不会再推出Hopper系列芯片。此举或意味着中国AI芯片市场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国产芯片公司乘势崛起,加速抢占被限制产品留下的空缺。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AII服务器需求带动北美四大CSP加速自研ASIC芯片,平均1~2年就会推出升级版本。中国AI服务器市场预计外购英伟达、AMD等芯片比例会从2024年约63%下降至2025年约42%,而中国本土芯片供应商在国有AI芯片政策支持下,预期2025年占比将提升至40%,几乎与外购芯片比例平分秋色。

中信证券分析认为,美国调整AI芯片管制规则,自主可控方向明确。该机构表示,近期海外保持了对中国AI发展的高压措施,并体现出未来扩大化的执法思路。一方面,相关措施对英伟达等海外AI链有一定预期修复。另一方面,国内核心应对方向仍然是强化自主可控和国产算力,打造中国AI供应链和技术体系。

长城证券认为,国产替代趋势明确,当前基本面与估值存在背离。国内半导体厂商库存天数今年一季度环比+27天,各细分板块库存水位再升至高点,或迎新一轮库存去化。此外,外围对中国半导体出口管制升级,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因素仍在,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势在必行。AI大算力浪潮催生新动能,芯片国产替代坚定推进,或可关注AI产业链相关公司及“龙头低估”&“困境反转”企业。

东莞证券表示,AI渗透与国产替代趋势明确,维持半导体板块超配评级。近期外围关于贸易关税、科技封锁方面的扰动较大,或可把握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以长期成长空间为出发点,把握2025年一季度业绩表现较好的半导体设备与材料、AI算力、AI终端芯片、模拟芯片、半导体封测等细分板块。

半导体设备ETF(561980)被动跟踪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主要聚焦40只半导体设备、材料等上游产业链公司,前十大成份股汇集北方华创、中微公司、中芯国际、海光信息、韦尔股份、华海清科、南大光电、拓荆科技等股,合计占比约76%,指数集中度相对较高。

行业分布上,该指数更侧重上游设备、材料等。按照中证指数公司数据,“半导体材料与设备”占比约68%。从产业链角度看,上游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持续受到市场重视和产业政策支持。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