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金融30条”:加快建设跨境资管中心

近年来,南沙海洋经济发展按下“加速键”。这是南沙龙穴岛广州港。 南都记者 邹卫 摄

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下称“南沙金融30条”)。

未来,南沙将被建设成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金融创新功能的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

纵览“南沙金融30条”内容,不难发现,其紧扣南沙开发开放的关键环节,提出了诸多解决方案,为未来一段时间金融支持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描绘了“施工图”。

打造大湾区金融创新高地  

“‘南沙金融30条’从7个维度,全方位赋能南沙的开发与开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展凯如是说。

记者留意到,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提到的不少战略目标,“南沙金融30条”都提出了具体的金融举措。

其中包括,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建设;加强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支持打造城市高质量发展新标杆;发展特色金融服务,健全现代金融产业;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加快建设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开展跨境金融创新与交流,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完善金融监管机制等。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南沙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创新高地和对外开放门户,更将推动南沙在‘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战略支点作用,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探索‘南沙经验’。”展凯说。  

  聚焦科技叙事、产业布局  

当前,资本市场“科技叙事”逻辑越来越清晰,金融持续加码科创成为题中之义。

记者留意到,“南沙金融30条”开篇即提到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加强金融对“科技叙事”的支持力度,支持南沙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建设。

例如,提出加强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探索“贷款 外部直投”等业务新模式。支持保险机构依法合规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或直接投资于科创企业。探索股债混合型融资模式。

当前,南沙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体系正加快构建,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业内人士认为,这些金融服务与南沙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的目标相吻合。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南沙金融30条”不仅明确了金融对科技创新产业的支持,还对金融支持高端制造业、数字产业、海洋产业和未来产业、青年创新创业作了具体安排。

南沙是广州唯一的出海大通道、连接珠江口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重要枢纽型节点。近年来,南沙向海图强,海洋经济、海洋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针对这一产业特点,“南沙金融30条”提到,加大海洋产业、商业航天、全域无人产业的支持力度。支持保险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发展海上保险。

对此,东海航运保险广东分公司总经理洪士宏解读道,海上保险包括航运保险,以及海工装备、海上风电、海上石油开采、海洋牧场等各种海洋经济、海洋产业的保险保障服务。“当前,南沙正在加快发展海洋牧场装备、无人船、水下机器人等新型海工装备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和完善海上保险,将有助于南沙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公募基金投顾业务  

“南沙金融30条”明确,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跨境资管中心。大力发展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

市场人士认为,这一布局与南沙已有政策优势相契合。一位资管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南沙建设跨境资管中心具有自贸区税收、国家级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政策、跨境资金流动便利等政策优势,有利于吸引港粤资管机构集聚,构建完善的资管产业链和生态环境。”

大力发展投资顾问业态,是广州打造资本市场新增长极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广州设立投资顾问学院、发布“投顾十条”,不遗余力打造“投顾第一城”。

易方达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依托“南沙金融30条”政策红利大力开展投顾服务,争取早日在南沙设立财富子公司,助力推动广州投顾产业发展。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唐柳雯 黎华联 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