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汉寿的拆与建
6个原机关家属区围墙拆除后连成一片,不仅解决了停车问题,空出来的地方还建起了球场,装上了健身器材。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洪克非/摄
华灯初上,对于爱好舞蹈的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居民李晓莹等人来说,银水东路一侧的县委大院,是她们这几年来练舞的好去处。
每天傍晚放学时,在汉寿龙池实验中学门口,有几辆校车接200多名特殊的孩子回“家”。
被接走的孩子都是困境儿童,他们的“家”是汉寿县爱心学院。
2024年,汉寿县在原来的县儿童福利院基础上,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合、社会参与”的方式组建“爱心学院”。目前,县国资中心提供校车接送孩子们到县里的龙池中学分班就读,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提供米、面、油、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资,县卫健局每年给孩子们免费体检……爱心学院除了有专职辅导老师、生活老师,还设有书法室、美工室、阅览室等。
素有“长寿之乡”美誉的汉寿县,目前在一些集中连片的社区设立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共有50多家。
“每个照料中心设公益性岗位,能有五六十人实现就业。”汉寿县住房保障服务中心老旧小区改造服务部部长潘永强介绍说。
在城东社区编号为001的日间照料中心,中午时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看到,10多位老人坐在餐桌前。就餐的老人,年龄最大的96岁。按照规定,80岁以上老人可以免费用餐,其他老人适当收取餐费。
据了解,这些民生举措的落地,都与当地推行的“拆墙透绿”相关。
位于汉寿县老城区核心地带的县委、县政府办公楼,早已拆除了院墙,市民到县委、县政府办事均可自由出入,院内的停车位免费开放。
2022年3月,汉寿县召开了城区“拆围墙”工作调度会。
汉寿县城管执法局规划监察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涂洪瑜介绍说,仅用50天,除了中小学校,县城38个机关和事业单位,全部拆除了围墙,共计2.8万余米。
4月21日下午,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汉寿县城管执法局,办公楼门口,摆放着“欢迎外部车辆进入院内停靠”告示牌。
据了解,不仅是机关大院的围墙,一些老旧小区,特别是机关老旧宿舍的院落也在拆除之内。
比如南星小区,之前有县人民检察院、发展改革局、老干部局等多个院落,围墙相隔,各自院落面积狭小,行路不便,停车难,成为困扰市民生活的难题。
拆围透绿后,6个小区连成一片,设置了统一进出口,不仅解决了停车问题,空出来的地方建起了球场、装上了健身器材。
潘永强介绍说,汉寿县委、县政府在“十四五”期间,按照“小区合片区、片区合街区”的思路,在完成小区内地面硬化、雨水污水分流等基础改造的前提下,已整改了183个小区,打造居民“15分钟生活圈”。
改造后,建起了城市口袋公园、绿地和停车位。“之前城区公园只有两个,现在已有10多个了。”潘永强说。
拆除了围墙的县委县政府大院。汉寿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拆违透绿,小区连片,同时部分缓解了停车难。
汉寿县城面积约21平方公里,机动车数量为2.1万辆。之前县城的公共车位均划在行车道上,有车辆停放,双向车道就变成了单向车道,拥堵成为常态。
“周末、节假日,从老城区中心出城,以前要40分钟。”汉寿县城管执法局市容大队大队长施昌海说,近年来,通过城区综合秩序整治,利用棚改后的空闲、边角、零星地块,新建停车场33处、大货车停车场1处;同时在医院、商超、学校等车流量较大区域以及人行道两侧集中划出车位。全县共新增1.2万个机动车车位,加上改造后的小区腾挪出的6000个机动车停车位和商场的4000个机动车停车位,共2.2万个停车位,停车问题目前已基本解决。
施昌海说,新增车位的同时,之前行车道上的停车位全部取消,“如此一来,现在不到20分钟,就能从老城区顺利出城”。
这项工作推行不久,陆续有其他城市到汉寿学习经验。对于汉寿没有按照固有的划线停车收费的“经营城市”做法,其他地方觉得新奇。县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则认为,看起来放弃了部分收入,却是“算了一个大账”之后的主动选择。
目前全县有34个停车场,加上主次干路段停车位,差不多有60余处。按照现在市场停车费的平均水平收取,每年最多能收入500万元。如果收取停车费,须购买相应设备,每处配备1名工作人员,就意味着每年需要给近70个人发放薪酬,这些人的薪酬加上运维成本,每年开销也是大约500万元。
收支相抵,远不如免费带给市民的便利,随之而来的变化,还有市民违规停车现象的急剧下降。
在汉寿工作多年,现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吕孝胜直接参与了“拆围透绿”、免费停车等多项工作。他表示,几项工作最初都遇到过困难,“如今回头看,市民还是认可的,经得起时间检验,就能够推行且可复制。”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