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即时排班”成美国打工人噩梦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大西洋月刊》5月10日文章,原题:兼职工作如何沦为陷阱 如今,对于数百万美国低薪工人而言,过度劳累并非问题,关键是工作时长不足。几年前,我曾在一家大型仓储式商店的仓库工作了6个月,我原以为同事们会因每小时12.25美元的起薪而沮丧,但实际上,他们更关心的并非时薪,而是不规律的工作时间。这家商店与美国许多零售店一样,采用“即时排班”制度,员工们可能这周工作4小时,下周工作30小时。我和同事们根本无法预知每周工作多长时间,实际上也就不清楚工资总额。这种波动的薪水几乎让他们难以获批汽车贷款或租到公寓,遑论存钱了。

更令人窒息的是,在美国许多州,医疗补助等社会保障项目都要求受益人记录工作时间,这意味着,若特定时间段内的工时过短,受益人可能会失去所需福祉。美国劳动法在20世纪的伟大成就之一,就是限制雇主们要求员工工作时间过长。然而近年来,工时过短反而成为美国工薪阶层更容易遭受的剥削形式。大公司通常不会给员工分配过长的工作时间,而是通过雇用多名兼职员工来替代招聘一名全职员工。这些不稳定的临时工没有福利,工作时间安排不稳定,每周工作时长波动大。

在1938年美国罗斯福政府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之前,美国人通常每周劳动60或80小时,工资仅够糊口。而该法设置了美国联邦政府最低工资标准并限制童工,同时规定,若员工每周工作时长超过40小时,雇主必须支付加班费或1.5倍工资。但过去20年里,雇主们想出一条“妙计”来规避法律。2005年,《纽约时报》披露了一份大型超市高级人事主管写的备忘录,其中一条削减成本的建议是“雇用更多兼职员工”。该公司计划将兼职员工的比例从20%提升至40%。

雇主们青睐兼职员工最明显的原因是避免支付员工福利,但另一个更大且不为人知的因素是“即时排班”制度的兴起。如果生意比预期旺,他们就会安排一批兼职员工在最后一刻随时待命。这种整体削减工时、能根据需要临时增加工时的制度为雇主们节省成本,因为他们不必为每人每周都提供40个工时的薪水。

“即时排班”并不局限于低薪职业,甚至已经蔓延至一些白领工作。以高等教育为例,高薪的全职教授已被不稳定的兼职讲师所取代。现有证据表明,大多数兼职工作者更愿意拥有稳定的全职工作。美国一家百货公司的工人联合会平台列出的首要诉求不是提高时薪或改善福利,而是“增加工作时间”。第二个诉求是“稳定的工作时间安排”。该平台表示:“如果我们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安排或工作时长的保障,而又被鼓励随时待命以应对任何紧急轮班,那么员工就无法过上体面的生活。” (作者阿黛尔·沃尔德曼,杨树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