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要断巴铁水源,中方行动之后,不到24小时,莫迪致电普京
印巴冲突,印度一招就掐住了巴基斯坦的咽喉,直接切断所有上游水源,摆明了一滴水也不允许流入巴基斯坦境内,想要通过缺水危机让巴方妥协。
原本印度觉得这个算盘打得挺响,却没想到中方用一个动作导致印度计划全盘落空,不得已莫迪紧急将电话打给了普京,结果普京的回答令他惊讶......
当地时间5日,萨拉尔水电站的闸门彻底关闭
军事冒险失利,经济算盘落空
引爆点在5月7日,印度军队打着“反恐”的旗号,在克什米尔对巴基斯坦搞了次突袭,新德里大概想复制过去的“闪电战”,速战速决,此时的莫迪已经在幻想胜利后该如何摘去果实。
谁知,战场上的剧本并没按他们写的来,巴基斯坦的防卫能力,硬是超出了印度的预估,导弹被拦了不说,空战还吃了瘪,号称连“阵风”战斗机都被打下来几架,地面上,竟然还出现了印军据点投降的糗事。
这场军事失利,让印度那支由美制F-16、法制“阵风”、俄制苏-30和国产“光辉”拼凑的“万国牌”空军,这次可真是丢尽了脸面,后勤乱糟糟,飞行员训练也不到位,在巴基斯坦清一色中国造的“枭龙”战机面前,短板暴露无遗。
有意思的是,这次军事冒险的时间点,选得颇有“讲究”,就在不久前的4月21日,印度刚宣布要对中国钢铁加征12%的关税,而那会儿,美国副总统万斯正好在印度访问,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印度在向美国表忠心,想在“印太战略”里多刷点存在感。
可是,军事上一败涂地,据说美国总统特朗普就甩了句“真可耻”作为回应,这盆冷水,把莫迪政府“联美制华”的小火苗浇得够呛。
屋漏偏逢连夜雨,军事上栽了跟头,经济牌也好打吗?克什米尔的硝烟未散,24小时内,北京就出手了,中国商务部一纸公告,决定对印度产的氯氰菊酯,征收高达166.2%的反倾销税,这招看似常规操作,实则打得够准。
印度在全球氯氰菊酯出口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份额高达八成,2019年至2023年间,印度对华出口量激增超过75%,市场份额从接近一半跃升至七成以上。
印度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主要是因为大幅降价,其氯氰菊酯价格跳水超过四成,严重挤压了中国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中方调查还发现,部分印度企业在调查过程中不予配合,甚至试图采取手段干扰调查程序。
进一步看,印度4月份对中国钢铁加税,挑的正是全球对美国关税壁垒怨声载道的时候,莫迪政府这边想抓住所谓的“千年机遇”,那边又跟着美国在制造业上给中国添堵,这种“趁火打劫”的心态,藏都藏不住。
中国选择这个时候对氯氰菊酯动手,既是给印度提个醒,也是向国际社会敲了下警钟:想占中国的便宜来讨好别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断水求生?印度河水成了政治牌
军事和贸易摩擦还没消停,一场更要命的危机已经悄悄逼近,同样是5月,印巴之间本就紧张的克什米尔局势,因为水资源问题,一下子绷得更紧了。
印度那边,拿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恐怖袭击当借口,在5月4日突然宣布,不玩了,《印度河河水条约》暂停执行!包括杰纳布河在内的几条关键支流,说断水就给巴基斯坦断了,更狠的是,印度还公开喊话,要“切断所有流向巴基斯坦的河流,一滴水也不给留”。
这话对巴基斯坦来说,简直就是要命,巴基斯坦八成的农业灌溉都靠印度河,全国九成的耕地也指望它养活,印度这一手,可能让巴基斯坦几百万公顷农田颗粒无收,几千万靠天吃饭的农民,饭碗都要保不住了。
然而面对巴基斯坦的强烈谴责,印度却毫不在意,还有分析说,印度甚至玩起了“断水-泄洪”的阴招,不打招呼就开闸放水,淹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想用人道危机逼巴基斯坦在政治上低头。
1960年的《印度河河水条约》本意是解决争端,但它把印度河六大支流划成印度控制的“东三河”和巴基斯坦控制的“西三河”,问题是,印度在地理上掐着所有河流的上游。
关键是印度原本自己就缺水,据称,印度有20多个城市快没水了,1亿人面临缺水,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政府开始打起了邻居救命水的主意,将水资源视为地缘博弈的筹码。
关键时刻还得靠朋友
印度一意孤行要断水,中国反应也快,早在4月份印度第一次搞小动作,切断杰纳布河水源的时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就提出了“三不原则”:历史争议不介入,不偏袒任何一方,双边关系不和第三方挂钩。
这话,明摆着是说给印度听的,这次危机一升级,中国外交部又表态了,强调“反对任何单边改变现状行为”。
5月5日,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还跟巴基斯坦总统见了面,重申中巴“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不是说着玩的,有消息透露,中方正在帮巴基斯坦搞替代性水利项目,减少对印度河的依赖。
外交部发言人更是挑明了,水资源应该是地区发展的基石,不是冲突的工具,呼吁印巴赶紧坐下来谈,而且,别忘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作为印度河的重要源头,雅鲁藏布江可是在我国境内,因此,中方强调会“保障跨境河流公平利用”,这无疑给印度的单边行动套上了一层紧箍咒。
就在印巴两国因为水资源争端关系紧张之际,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是,印度总理莫迪在5月5日紧急致电俄罗斯总统普京,并邀请其访问印度,普京欣然接受,此次通话正值俄乌冲突持续,表明俄罗斯的外交策略可能正在调整。
印度在军事装备上对俄罗斯依赖颇深(俄制武器约占印军装备的四成,近年来采购额超过200亿美元),这些订单对俄罗斯的军工经济至关重要,印度此举一方面意在争取俄罗斯的支持,或至少保持中立,另一方面,也试图借助俄罗斯的力量来平衡中国在南亚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特别是希望对中巴经济走廊形成制约。
至于俄罗斯,通过拉拢印度这些“全球南方”国家,既能显摆自己没被国际社会孤立,反击美国的制裁,也能借着印巴冲突的热度,转移一下国际社会对乌克兰问题的注意力,万一地区局势真升级了,俄罗斯说不定还能在军售和能源上再捞一笔。
不过,印巴这潭水深得很,普京答应访印,估计也存着平衡俄印和俄巴关系的心思,毕竟莫迪政府这一连串组合拳,背后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
对内,失业率据说高达25%,通货膨胀也飙到18%,经济压力山大,拿外部矛盾转移视线,是老套路了,对外呢,不管是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给巴基斯坦上眼药,还是在中美博弈里想两头通吃,都透着一股子机会主义的味儿。
可是,天天做着“2.5线战争”的梦,自家军工体系(比如那“光辉”战机,搞了35年还没整明白)和经济结构又是一堆短板,这种冒险,风险实在太高,当印度社交网络上,有人硬要把中国的反倾销和印军在克什米尔的败仗联系起来时,那种复杂心态,真是说不清道不明。
而中国这边,在印巴军事冲突里,一直劝大家冷静,不干涉内政,贸易摩擦上,则严格按世贸规矩办,这姿态,就是“军事不站队,经济敢亮剑”。
印度要是继续在军事冒险、经济投机和水资源政治化的道上一条路走到黑,别说它的“大国梦”要多几道坎,恐怕自己都得在复杂的大国博弈里迷了路。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2025-05-08《印度宣称对巴开打“断水战”》环球网2025-05-07《前哨:以儆效尤,中国对印度氯氰菊酯加征最高166.2%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