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具身智能正重塑中国人日常生活
参考消息网5月6日报道 英国《卫报》网站近日报道称,具身智能正重塑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记者埃米·霍金斯在一个周六的下午看到,在雨雾笼罩的深圳中心公园,一群十几岁的女生正在雨棚下躲雨。她们跟着手机唱起民歌,笑声在周围回荡。直到一阵机械的嗡嗡声传来:有人点了晚餐外卖。
无人机空投柜距离这个即兴卡拉OK场所只有几米远。外卖平台美团在深圳经营了一系列此类空投柜,公园游客可以在线点餐,从米粉到三明治再到珍珠奶茶,菜单上应有尽有。
负责送餐的无人机是从附近一家购物中心出发的。它在空投柜上空盘旋片刻,然后平稳下降,将食物放入一个密封空间,点餐者可以用手机将其解锁。整个过程未看到任何人类配送员的身影。
这只是中国打算扩大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一小部分。中国领导人将人工智能视为解决劳动力等领域挑战的关键,同时也将其视为民族自豪感的一个源泉。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并培育包括具身智能在内的未来产业。
拥有深圳等科技中心的广东省走在了相关努力的前列。广东有关部门最近宣布,将为该领域符合条件的创新中心提供千万级资金支持。在被称为“无人机之都”的深圳,低空经济正快速发展。据预测,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在10年后达到3.5万亿元。
可能完全改变中国城市生活节奏的不仅仅是无人机,人形机器人领域也尤其热闹。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表演的集体舞蹈成为今年春晚的最大亮点之一。近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在北京举行。
旧金山的中国科技分析师和投资人马睿(音)说:“去年以来,在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机器人方面的确取得了巨大进展。”这可能使该行业在2025年以更快速度增长。强化学习可以让人工智能从经验中学习,这让训练时间大大缩短,从而加快了创新步伐。
在一些地方,机器狗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浙江义乌的批发市场,一个孩子在跟机器狗玩耍,他的妈妈则在与商家讨论假睫毛的价格。在上海街头,一位女士牵着她的机器狗,狗背上还驮着购物篮。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与人工智能的进步息息相关。中国领导人希望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来推动经济增长。
今年初,之前默默无闻的中国公司深度求索发布了R1大语言模型,用低得多的成本实现了与顶尖美国竞争对手相媲美的产品性能。这一模型的推出引发了股市巨大波动。
从那时起,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便洋溢着乐观的氛围。马睿说,政府一直在强调这是带来长期可持续增长的答案,现在公众也相信了这一点。
2025上海车展期间,机器人作为销售顾问,亮相多个车企展台。(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