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规范化管理 让呼吸更自由

哮喘规范化管理 让呼吸更自由 2025年05月06日15:42 来源:人民网

作为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哮喘并非 “小毛病”。它像一道“隐形枷锁”,不仅会突然打断日常活动,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5月6日是世界哮喘日。人民好医生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黄克武、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苏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常春,共同就大众关注的哮喘相关疾病问题进行解答。

哮喘症状多 警惕误诊漏诊

“哮喘的本质是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黄克武介绍。

与日常理解的发炎不同,哮喘的炎症会对气道带来长期破坏,造成气道平滑肌收缩等气道结构改变,并引起喘息、胸闷、气短、咳嗽等呼吸症状。其中喘息是哮喘非常典型的症状。这种症状存在季节性和时段性,春秋受花粉影响,出现较多,日常是夜间、凌晨比较容易出现。而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相对来说不那么典型,诊断起来难度更大,也容易被误诊。有时一些患者出现长期的慢性咳嗽或者胸闷的情况,要考虑是否是哮喘,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鼻炎变哮喘?过敏要当心!

过敏性鼻炎因症状因与哮喘相似,导致有些患者会将两者混淆。苏楠解释,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分别影响上气道和下气道,两者好比是一个藤上的两个瓜。过敏性鼻炎变成哮喘的风险很高。当过敏性鼻炎控制不佳时,炎症可能向下蔓延至支气管,诱发或加重哮喘症状。

除了过敏性鼻炎外,其他的过敏性疾病也容易诱发过敏性哮喘。易敏人群要随时观察自己的呼吸道症状,当出现类似表现时去医院进行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哮喘可控可治 规范用药是关键

尽管哮喘目前无法根治,但通过科学用药和规范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像普通人一样自由呼吸。常春介绍,目前哮喘的治疗可以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非药物治疗最根本的途径。过敏性哮喘的病人,如果对于过敏源非常明确,情况允许且哮喘程度不重,也可以尝试脱敏治疗。

哮喘的药物治疗可分为两种,分别是维持治疗药物和缓解药物。哮喘的本质是一种过敏性的慢性炎症,所以在维持药物中首选的是吸入性的糖皮质激素。在维持治疗里面,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通常会与支气管扩张剂联合使用,增强彼此的治疗效果。

“对于缓解药物的理解,顾名思义,是指不需要每天都使用的药物。”常春说,缓解药物可在症状发作的时候,用于急救,通常需要随身携带,缓解药物多以支气管扩张剂为主。

除了比较传统的治疗药物之外,生物靶向药物也逐渐被应用于哮喘的治疗,哮喘的发病机制往往和免疫异常有关,靶向药物可以针对这些异常的靶点,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相较于传统的治疗药物,靶向药物在治疗效果方面有所提升,为哮喘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疾病规范化管理 让治疗更精准有效

对于哮喘患者而言,规范诊疗与长期管理是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黄克武说,公众了解哮喘的规范化诊疗及疾病全程管理十分重要。提升患者对于哮喘的认知,可以推动哮喘的早诊早治。规范化的干预治疗可以尽量避免其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常春谈到,患者在深入了解哮喘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后,能够更加促进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对于提升彼此依从性和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苏楠补充,随着医院在规范化管理实践的逐步落实,患者在慢病管理过程中接收到了正规的治疗信息,对于自我疾病管理有了很好的信息更正,医生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疾病诊断、检查和治疗,对于医患双方都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