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计划在暑假面向高中生开放广州地区部分高校实验室
5 月 7 日,"AI 驱动 · 学科共融 " 大中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举行。广东省教育厅、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及来自全国各地 16 个省市百所知名高中的校长或领导出席,共同探讨如何在 AI 驱动背景下创新大中协同育人路径,为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开幕式上,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林如鹏表示,目前,广东要把握 AI 战略机遇,通过建设智慧课堂等举措推进 "AI+ 教育 " 深度融合,培育具备跨学科能力的创新人才;要构建大中衔接培养体系,鼓励高校与中学开展课程共建及科研合作,建立覆盖全学段的一体化育人链条;要深化产教协同创新模式,依托腾讯等科技企业打造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实现产业链与人才链有机衔接,共同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智能教育新范式。
林如鹏透露,广东计划从今年暑假开始,遴选广州地区部分高校实验室,面向高中生开放。" 对科学实验有兴趣,并有意愿的高中生将有机会进入到各大高校的实验室,利用暑假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在高校硕士生、博士生跟教授的带领下,同学们将可以利用暑假到大学实验室从事感兴趣的科学研究。" 林如鹏表示。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谈到,AI 时代下,科技在变,产业在变,教育也要勇于改变。港科大(广州)以每一位学生成长为中心,结合 AI 因材施教,培养具有前瞻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科技创新人才。" 当下我们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也不会单单聚焦在分数上,而是会不断进行创新探索,让每个学生发挥出自身的潜能。" 倪明选说," 港科广地处技术资源丰富的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也会朝着‘产业导师联合培养机制’的方向迈进,同企业相互合作,输送人才,共同解决技术痛点。"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副校长(教学)吴景深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教育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这一改革在港科广体现在其不仅通过课程设计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也通过新教师培训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 AI 时代的教学变革,以更加灵活高效的方式与 AI 进行协作教学。" 我们希望学校的 AI 教育实践能够朝着制定开源性标准的方向走,成为其他高校可以参考的案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理事、教育考试专委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原副院长宋宝和以《新高考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为题作报告,分享了新高考的挑战、应对策略及机遇。广东实验中学校长蔡骘、上海位育中学校长王亦群分别作大会主题报告,分享了在人工智能时代下,中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探索与具体实践。

当天下午,沈阳二中副校长龚鹏,怀化三中校长董佳康,合肥一中党委委员、瑶海校区执行副校长肖琼分别主持 "AI 如何赋能大学与中学的衔接与融合 ""AI 时代,如何重新定义教师的角色 ""AI 如何驱动教育范式的转型 " 三个分论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人工智能学域副教授谢思泓、助理教授刘李、助理教授梁俊卫、助理教授胡旭明,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任致钧博士、郭娇博士参与分论坛并进行分享。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党委书记屈哨兵教授,信息枢纽院长、人工智能学域署理主任陈雷教授,图书馆馆长、首席工程师、实践副教授张甲出席闭幕式并致辞。

据悉,研讨会期间,百所重点高中校领导走进港科大(广州)校园,依次参观访客资讯中心、嗨呗天地、红鸟学创空间、芯片中央实验室、微纳系统制造中央实验室、先进增材制造实验室、智慧校园大脑、图书馆等核心教学区域,同时深入宿舍生活区域,切实感受港科大(广州)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
文丨记者 孙唯 实习生 胡倩 通讯员 港科广
图丨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