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美制武器装备患上“功能过剩病”

参考消息网5月25日报道据日本雅虎新闻网5月23日报道,5月初,美国陆军正式叫停M10“布克”战车的研制和采购项目。

M10是美国陆军研制的一款履带式装甲车,旨在加强对步兵旅级战斗队的火力支援。其主武器为一门105毫米火炮,与日本陆上自卫队16式机动战车和已经退役的74式坦克使用的火炮相同。

配备105毫米火炮的履带式装甲车通常被归类为轻型坦克,但美国陆军一开始计划将M10作为一种比轻型坦克更具机动性的作战车辆使用,因而将其归类为战车而非轻型坦克。

战车的机动性通常分为“战略机动性”和“战术机动性”,战略机动性取决于该型战车在运输机或舰船上的装载量,战术机动性取决于车辆本身的行驶性能。美国陆军最初计划赋予M10战略机动能力,即C-17运输机一次可运输两辆,必要时还可以从运输机上空投。

但由于研制过程中重量增加,添加空投能力的想法被放弃,战略机动性也降为一架C-17运输机只能搭载一辆的水平,相当于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的水平。

至于战术机动性,最初的目标是在无法部署M1等重型车辆的地点使用,但有人指出,在进行作战测试的坎贝尔堡,11座桥梁中有6座可能会被M10压垮。因此,M10成为一款与最初设计概念相去甚远的作战车辆。

据称M10的战斗重量高达42吨。而菲律宾陆军引进的以色列“萨布拉”轻型坦克配备与M10相同的105毫米火炮,不过即使加装附加装甲,“萨布拉”的重量也只有33吨。与“萨布拉”相比,M10作为轻型坦克来说重量过大,战略战术机动性都不足,攻防能力又不如M1主战坦克,成了一款相当“鸡肋”的作战车辆。

报道称,M10最终沦为“鸡肋”的主要原因是重量较原设计大幅增加,而这是由于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增加新功能导致的,这在美制武器研发中相当常见。

日本航空自卫队装备的F-35战机最初是作为更简单但更便宜的战斗机而研发的,尽管强调了隐形性能,但其他方面与F-16战机没有太大区别。

研发F-35的世纪之交正是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加入了先进技术,F-35战机变得比最初设想的更加复杂和昂贵。

与F-35同时规划的未来作战系统,旨在取代包括M1在内的所有美国陆军战车,打造一个既能进行国家间常规战争,又能应对恐怖袭击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武器系统。然而,增加的功能意味着装备重量更大、价格更高,最终导致该计划整体被搁置。

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计划于2025年投入使用的侦察和轻型攻击机OA-1K“天袭者”Ⅱ就是受此影响而大大推迟服役时间的一款装备。OA-1K原定于2010年代初投入使用,当时美军的主要任务是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但由于需要增加新功能,研发周期一再被拉长。

对于需要长期打击恐怖组织和贩毒集团的美国来说,OA-1K不会沦为无用装备,但当前美军被要求发展以常规战争为目标的装备体系,不可否认OA-1K来得有些迟了。

报道称,由于美军需要在世界各地作战,因此其为自己部队研制的武器必须具备足以在任何环境下作战的强大能力。美国的国防预算比其他国家高出几个数量级,而且其强大的国防工业也支持这一目标的实现。

报道表示,追求性能更高的武器本无可厚非,但结果却导致武器重量增加、价格飙升、研发进度延误,最终制造出一堆缺少实际用途的武器。这已经变成一个可以称为“美制武器病”的问题。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不仅美国的国防将面临风险,还会削弱美制武器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编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