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精密注资15亿美元加码印度iPhone产能 苹果供应链南迁再提速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5月20日消息,据彭博社报道,苹果公司iPhone核心代工厂鸿海精密工业公司通过其新加坡子公司,向印度子公司注资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8.21亿元),用于提升印度工厂的iPhone组装产能。

根据交易所文件,鸿海此次投资已获新加坡子公司执行,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建位于印度南部的核心组装基地。鸿海在印度钦奈与班加罗尔的工厂总建筑面积已达250万平方英尺,其中班加罗尔新厂投资额高达26亿美元,计划2025年实现年产2500万至3000万部iPhone。此次注资后,印度工厂的产能将进一步向美国市场年供6600万部iPhone的目标逼近。

市场分析指出,鸿海加码印度产能的直接动因是苹果供应链的持续南迁。受中美贸易摩擦及印度PLI(生产关联激励)计划推动,美国对印度进口智能手机实施零关税,而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使印度承接iPhone产能的成本优势凸显。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的过去12个月内,印度组装的iPhone总价值达220亿美元,同比激增近60%。

值得注意的是,鸿海并非孤军作战。据外媒报道,塔塔集团电子制造部门通过收购纬创资通印度业务及运营和硕联合科技工厂,已成为苹果在印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两大代工商的协同布局,使印度苹果相关厂区总面积突破400万平方米,超越鸿海中国深圳龙华厂规模,初步具备覆盖美国市场年需求的产能基础。

然而,印度工厂的短板仍不容忽视。华泰证券报告显示,尽管印度已实现iPhone 15/15 Plus标准版本地化生产,但Pro系列等高端机型仍面临工程技术协同不足、良率波动、供应链响应滞后等挑战。新机上市初期对量产速度与品控要求严苛,而印度工厂在自动化水平、产线调试周期等方面与中国存在代际差距。业内预计,未来1至2年内iPhone首发阶段主力供应仍将由中国完成,印度工厂或在新机上市后3至6个月逐步承接增量订单。

供应链转移的另一焦点在于零部件本土化率。尽管印度通过SPEC 2.0计划推动手机整机本地化生产,但摄像模组、声学器件、OLED面板等核心组件仍高度依赖中国、韩国及越南企业供应。2024年数据显示,印度零部件本土化率仅35%,远低于2027年60%的目标。华泰证券认为,即便未来印度整机产能占比提升,核心零部件供应链仍将以中国为主。(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