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现场检查揪出这家带病闯关的IPO,指向五大违规情形

财联社 5 月 19 日讯(记者 赵昕睿)一场监管检查,揭开了创业板 IPO 凝固力背后的重重问题,也让保荐机构五矿证券及相关保代受到牵连。

时间回溯到 2022 年 12 月 27 日,凝固力的创业板 IPO 申请获深交所受理。在经历 3 轮问询的 " 考验 " 后,公司于 2024 年 1 月 18 日选择主动撤单。在凝固力上市进程终止一年多后,深交所的一纸罚单,将公司过往 " 带病闯关 " 的多起违规情形一一揭开。
具体而言,凝固力存在以下 5 点违规情形。
一是对发出商品相关事项的问询回复与实际情况不符,未充分披露发出商品环节相关内部控制不规范等事项;
二是披露的收入确认依据与实际执行情况不符,未充分披露收入确认相关内部控制不规范等事项;
三是未充分披露研发相关内部控制不规范,问询回复与实际情况不符;
四是未充分披露原材料采购和生产入库相关内部控制不规范,问询回复与实际情况不符;
五是未充分披露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不规范、公司治理不规范等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凝固力所犯事项是经由证监会检查发现。与此前深交所现场督导揭露出问题的迪嘉药业、优巨新材等 5 家拟上市企业不同,凝固力不仅经历了深交所现场督导,还迎来了证监会现场检查,这种 " 双重监管 " 的情况在 IPO 企业中较为少见。
业内人士指出,证监会现场检查若以问题为导向,一旦发现纰漏,后续处罚往往随之而来;而交易所现场督导则更侧重于指导帮助企业,督导结束后企业既可能继续推进审核,也可能选择撤单。
从政策规定来看,证监会《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明确,检查对象确定方式包括随机抽取与问题导向两种。凝固力在上市受理后未被中国证券业协会抽中,属于典型的问题导向检查对象。
据上述规定中显示,处于交易所审核阶段的首发企业,若存在与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或信息披露要求相关的重大疑问或异常,且无法提供合理解释并影响审核或注册判断,就会被列为检查对象。
凝固力正是如此,三轮问询逐步将公司问题暴露在监管视野之下,也印证了 " 带病闯关 " 的事实。随着凝固力违规情形的坐实,保荐机构五矿证券及相关保代也未能幸免,因存在 6 项违规情形一同受到了监管处罚。
违规一:对发行人发出商品相关事项核查不到位
发行人发出商品占存货比例从 2020 年的 45.35% 飙升至 2023 年上半年的 79.14%,这一异常高企的库存结构本应触发保荐机构深度核查。根据五矿证券回复称,已执行抽盘和倒轧复核,账面与实际数量无差异、成本归集准确。但证监会现场检查却撕开了 " 表面合规 " 的伪装。
实际上,发行人从未对客户处库存执行盘点程序,先发货后签合同的混乱模式导致库存与收入勾稽关系断裂,2022 年更出现 231.55 万元成本少结转、部分收入无合同支撑的低级错误,此外还存在发出商品结构、库龄等四项信息披露失真问题。
而五矿证券不仅未发现这些基础财务漏洞,甚至在函证程序中遗漏了关键核查。
违规二:对发行人收入确认及相关内部控制情况核查不到位
围绕收入确认这一核心命题,发行人申报时称以验收单作为收入确认核心依据,五矿证券为背书内部控制有效性背书。
但监管穿透检查发现,报告期内无验收单确认收入比例从 5.92% 攀升至 16.40%,部分收入仅以对账单、到货单甚至 " 无凭证 " 确认。更关键的是,2022 年高达 2571.21 万元收入存在跨期调节,通过成本结转操作虚增当期利润 759.42 万元,占利润总额 10.33%。
此外,招股书对配售类贸易业务相关情况未进行披露,仅披露了保供类贸易业务情况,相关信息披露不完整。
此外,招股书对配售类贸易业务未作披露,信息披露完整性存疑。保荐机构既未捕捉到收入确认 " 埋雷 " 迹象,核查程序执行不到位,更未督促发行人完整披露关键信息。
违规三:对发行人研发相关内部控制核查不到位
凝固力申报材料显示,2020-2022 年研发费用从 1026 万元增至 1437 万元,复合增长率 18.37%,五矿证券据此认定研发内控有效。
但监管检查掀开 " 增长故事 " 面纱:研发领料、投料、大试环节内控漏洞百出,部分领料未准确记录去向,试生产缺乏控制措施,大试数量审批程序缺失,部分内控制度直至申报后才补建;研发薪酬核算亦存乱象,部分专职研发人员实际承担非研发工作,销售人员薪酬核算不准确,工时统计缺乏合理证据。作为科创企业 IPO 的 " 试金石 ",研发投入合规性核查的失位,使得企业管理短板被费用 " 漂亮增速 " 所掩盖。
违规四:对发行人原材料采购和生产入库相关内部控制核查不到位
针对原材料采购与生产入库环节,五矿证券曾坚称成本归集合规。但现场检查发现,采购环节存在严重岗位制衡缺陷,成本会计集制单、记账、审核职责于一身,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同时负责领料与生产指挥;生产流程原始记录缺失问题突出,原材料领用数据靠生产数量倒推且无验证,投料环节仅依赖无复核的手工记录。
保荐机构却未发现这些异常情况,使得让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存疑。
违规五:对发行人销售服务商核查不到位
销售服务商作为发行人核心渠道,贡献收入占比从 2020 年的 27.07% 升至 2023 年上半年的 55.18%。
但在证监会与深交所的联合检查下发现,五矿证券未对超重要性水平的服务商及相关关联方进行全面追踪,资金流水报告信息缺失;对服务商实际工作内容仅依赖发行人单方陈述,未调取任何支撑文件验证;面对同一客户对应多家服务商、合同签署时间不明、服务商频繁更替等复杂场景,未能建立有效的核查机制。
违规六:其他核查问题
在综合核查层面,五矿证券及保代的履职缺陷进一步暴露。分别在发行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情况、公司治理情况未核查到位,在资金流水核查程序、函证程序、访谈及走访核查程序则执行不到位。
综合 6 项违规情形,五矿证券被采取出具书面警示,2 名保代王文磊、颜昌军则被予以通报批评。这场案例亦为行业敲响警钟,在注册制背景下,保荐机构唯有摒弃 " 走过场 " 式核查,以穿透式监管思维深挖企业风险,才能真正守护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