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道L90遥遥领先,小米SU7居然没进前十?

在今年上海车展上,李斌和乐道高管整个了花活,两人手持鱼竿并排坐进了乐道 L90 宽阔的前备厢里。

让前备厢秒变钓鱼卡座,让人直呼高级。

从特斯拉,到小米 SU7,再到乐道 L90,新能源车前备厢容积越来越大,这也让它成为了各家车企的一大卖点。

我们也做了一份目前市场主流的新能源车型前备厢尺寸排行榜,供大家参考。

其实前备厢这个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有点司空见惯的东西,在燃油车时代,确实还是挺高级的存在。

原因无他,能在车头空出一个可观的储物空间那就说明一件事,这台车发动机不在这,以及很可能也不参与驱动。

一台发动机既不前置也不前驱的燃油车,铁定不是俗物了。

有一句广告词 " 无后驱不豪华 ",但对于更豪华一些的超级跑车来说,不仅要后驱,为了更好的操控性能,发动机也得是后置或中置布局。

比如后置后驱的保时捷 911,中置后驱的法拉利 488 等。

超级跑车们这么设计是出于维持车辆重心、增加转向灵活性等更好的驾驶性能,与之对应的是牺牲空间同时增加成本等,一般常规车型也不会这么做。

而常规车型在发动机前置布局后,前舱就会被发动机、变速箱、排气系统等塞得满满当当,几乎无额外空间。

但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电机尺寸更小,即便包含电机、减速器、电控等整套的电驱系统,在高集成度设计下尺寸也很可观。

而且由于相当一部分新能源汽车喜欢采用后驱设计,更加为前舱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所以新能源汽车上,前备厢开始普遍出现了。

我们这份榜单中共统计了前备厢容积靠前的三十款车,排名第一的毫无疑问是乐道 L90。

在上海车展塞得下两位车企高管屁股的乐道 L90,以 240L 的前备厢容积断崖式领先,真正诠释了什么是大就是好,好就是大。

240L 是什么概念?

2025 款的 MINI COOPER 后备厢容积才 210L,立式三开门冰箱的容积一般也就 200-300L,乐道 L90 这个前备厢空间有多富裕可以想象。

排名第二是特斯拉 Molde X,前备厢容积竟然达到了 183L。

另外,查了一下近十年前的初代特斯拉 Molde X 就已经具备这么大尺寸前备厢了,彼时的特斯拉在三电方面领先性确实值得后来车企学习。

前备厢容积排名第三的比亚迪汉 L EV 也比较有意思。

比亚迪汉 L EV 前备厢容积达到了 160L,但在售的比亚迪汉 EV 竟然没有前备厢设计。

仔细一看汉 EV 还是前置前驱布局,而汉 L EV 已是后置后驱设计了,两台车驱动方式也不一样。

可以说汉 L EV 和汉 EV,虽然名字相似价格相差不大,但在车身结构上其实已经说明完全不同的两台车了。

这份榜单中还有几个有意思的地方,比如深蓝系列。

前备厢容积靠前的三十款车中,深蓝品牌除了新出的增程式混动 S09,其他车型几乎全部上榜。

包括深蓝 L07、SL03 这类轿车产品,其三电系统集成度很不错。

其次,类似吉利星愿、萤火虫这类小型纯电产品,竟然也能给到 70L、92L 这样大尺寸的前备厢容积,也挺让人意外的。

虽然新能源汽车上前备厢很普遍,但也不代表这个设计没什么难度。

首先要求三电要有较高的集成度,电机、电控等硬件尽可能紧凑布置,不过分占用空间。

其次在车身碰撞安全上也要有相应的结构优化,毕竟空出来的前备厢是没法参与碰撞缓冲吸能的,而且尺寸过大的前备厢或许也会影响前纵梁等结构的设计,改变碰撞时能量路径的传递。

甚至是前备厢如果放置大件物体,在碰撞时对防火墙后的乘员舱会不会造成进一步危害,这些都是给工程师们增加的新难题。

此外有些具备前备厢的新能源车型往往是后置后驱的布局,对于能耗也是一个挑战,当然也有双电机四驱车型同样具备前备厢的,类似蔚来 ET9、小米 SU7 等等,只是更考验车企的技术储备了。

不过另一方面,有没有前备厢设计,也不能直接衡量一辆车的技术水平,有些时候也是车企的选择。

比如虽然没有前备厢,车头或许可以做得更短小,整车可以做到更加四轮四角,但因为前备厢的设计,空间利用率反而变低了,影响内部乘坐空间。

当然对于一些产品而言也存在另外一种逻辑,那就是车企在产品定型开发时就设计了一个具备长车头,车身姿态更优雅,更符合传统燃油时代大排量豪车姿态的外观造型,而为了不使得修长的车头空间完全浪费掉,于是增加了一个前备厢设计。

在这其中乘坐空间的权重反而没那么高,只是整体上前备厢的存在确实关系到乘员舱空间的大小。

此外前备厢的存在,对于车辆转向灵活性也有一定影响。

比如大众 ID 系列全系均无前备厢设计,但更紧凑的前舱设计,使得大众 ID 系列在转向灵活性上以及乘员舱空间上都表现非常好,这或许也是大众自身权衡之下的结果。

写在最后

其实空间一直都是消费者购车时最重要的考量之一,而前备厢这个新能源时代普遍出现的产物,自一开始也就受到了消费者普遍欢迎。

如今很多车企在前备厢的设计上玩法也很多,这些也都是进入新能源时代全新的汽车生活方式体现,不过我们也不能简单地用前备厢的有无去衡量一辆新能源车的技术水平如何,不同的车企或不同的产品也有不同的考量,更核心也在于是否满足了所面向的消费人群需求。

大家觉得新能源汽车的前备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刚需设计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