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 Ultra 有 60 天退订期?看来 YU7 真要来了.

这个月的小米汽车身陷舆论风波,日子不太好过。

网络上的主要争议有两个。

其一,有小米 SU7 Ultra 车主在版本更新后发现,这车有动力限制;

最大马力从 1548 匹被限制到了 900 匹左右,还需在官方指定赛道达成圈速成绩才能解锁全部性能。

其二,5 月初,小米 SU7 Ultra 部分车主质疑官方宣传的 " 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功能 " 似乎有 " 水分 "。

称价值 4.2 万元选装的碳纤维前舱盖实际功能,官方宣传具备 " 双风道高效导流 " 和 " 辅助轮毂散热 " 功能;

但实测显示内部仅有两个未连接散热系统的孔洞,导流效果可忽略。

这两件事都引发了不少网友质疑,相关话题也在网络上迅速引发热议。

更难受的是,这款车刚发布没多久,好多车主都还没提车呢,事情闹不愉快了,就有不少人想退订,甚至网上还有气不过想索赔的 ......

尽管小米官方也先后回应了:承诺 4-8 周内推出新版本取消动力限制;

至于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功能,也表示此前宣传表述不清晰,该设计主要用于原型车造型复刻,仅提供部分气流导出功能;

也拿出了后续的补偿方案,没有交付订单可限时( 5 月 9-10 日)改配铝制盖;已选装用户赠送 2 万积分(约合 2000 元)。

但这样的弥补措施,并没有让所有想要退订的车主改变主意,甚至还网传有上百位车主建了维权群。

这些零零散散的信息,也让小米 SU7 Ultra 的口碑受损。

然而,5 月 12 日,部分有要求退订的小米 SU7 Ultra 车主收到疑似小米汽车工作人员的回复。

其中明确表示:" 如您想继续提车,您可在 60 日内,联系我们沟通继续生产。若超出 60 日您未能沟通申请继续生产,则视您确实无提车意愿,我们再协商取消订单相关事宜。 "

这回应,不知道你们怎么理解的,有没有觉得是缓兵之计?

我的第一反应,如果这消息是真的,那 60 天不刚好就到了 6、7 月嘛。

这时间,按原计划,那不是小米 YU7 就发布了?

先不说这消息能不能稳住那些想要退订小米 SU7 Ultra 的用户,但倒是让其他用户开始激动了。

这不,这两天( 5 月 15 日)就随之而来了个假瓜:

小米 YU7 发布会的热搜词条被挂上社交媒体平台榜单上,非官方渠道预告发布会(称 5 月 22 日发布)海报 ......

很快也有消息核实,是有人等不及,自己开玩笑似的做了海报发群里,结果被传到网上引发了广泛关注 ......

这事闹的,可见市场对小米 YU7 的关注并未减少,大有人关注。

咱再回头看小米 SU7 Ultra 的风波,最后这 60 天的考虑期,策略也有点 " 教科书级 " 。

现在针对这部分日常在网上闹腾的 " 退订用户 ",官方还没有彻底协商解决掉,尤其是那些说要走诉讼流程的,如果是真实的,也需要时间去协调。

而且这事几乎天天上热搜,今天又有博主发文说跟小米汽车副总线下谈了 3 个小时,最后也没有谈妥退车赔偿方案。

这种事儿确实耗时耗力,但也没办法让所有资源都跟着维权转,既然投诉了,后续最终会有结果的,到时候也就公开了。

那其他的呢,还有不少人等着 YU7 。

小米这边,60 天退订期,精准卡点 YU7 发布会,你说说,要是力争退订的人又改主意了呢 ......

这个细节,让我更期待小米 YU7 的机制了。

既然小米 YU7 发布已经进入倒计时,咱再来简单回顾下:

作为小米首款旗舰 SUV 车型,小米 YU7 起售价或为 22-24 万(单电机版),双电机顶配版预计 35 万内,对标 26 万起的特斯拉。

这车的亮点也不少。

公开信息显示,YU7 提供紫白蓝绿红等 20 种轮毂配色,车漆选择或超 10 种,个性化程度相比更高;

长宽高 4999×1996×1600mm ,轴距 3000mm ,风阻系数低于 0.23 ;

提供单电机后驱( 235kW )及双电机四驱(综合功率 508kW )版本,零百加速 3.3 秒,最高车速 253km/h;

续航方面,CLTC 工况最高 835 公里,搭载 101.7kWh 宁德时代电池,支持 5 分钟快充 220km ......

其实这些现在都还好,已经公开的,过去这几个月发生的事儿确实很多。

现在更关注的就是,小米 YU7 最后会不会改回半隐藏式门把手?最终的价格?以及会不会有反转?

不过说到底,还是希望到时候能尽量避免 " 饱和式营销 " 吧,可别再出岔子了 ......

参考资料:

每日经济新闻、小米汽车官方、新浪微博及其他网络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