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集历史大剧《忽必烈》,积压了8年,如今偷偷上线,却要花200元
你看《忽必烈》了么?
就是那部杀青于 2017 年,拍摄历时 7 个月,积压 8 年之久,投资高达 2.3 亿,近期以 " 特别形式 " 上线的历史剧。
本剧放弃电视台和流媒体,勇敢尝试一条新路子。
在一个叫 " 元码 " 的 APP 上独播(这个软件里有且只有这 1 部电视剧)。

软件里还有电商部分,卖酒、肉和奶粉(这个是知识点,后面讲)。
重点来了,这部 60 集的电视剧售价 200 元,仅支持一次性购买全集。
这是不是有点,当代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
19.9 元的电影票,购物节上百元的视频会员还是年卡,你凭什么能卖 200 元?
01、《忽必烈》卖 200 元,谁给的勇气?
自 " 限古令 " 收紧并严格执行后,大批历史剧都受到影响。
幸运的,进行删减和修改后就能继续播出,像是《大秦赋》。
运气不好的,如张健和张若昀父子的《霍去病传奇》。

被积压了 8 年,改名《风起大漠》之后,于近期才拿到上映许可证。
比它更惨的还有《天下长安》,被积压了 7 年,至今没有要播出的迹象。
而《忽必烈》的情况又比较特殊,从原来的 100 集被删减到 60 集,肯定是受 " 限古令 " 影响。
本剧早在 2021 年就拿到了上映许可,之后还放出了片花和预告片,可惜后来不了了之。

简单介绍一下本剧的制作阵容。
本剧的导演黄健中,电影拍出过《过年》和《我的 1919》这样的神作,电视剧有《大秦帝国之裂变》和《笑傲江湖》。
演员阵容方面由苏日雅、骆文博、巴森等少数民族主演,还有骆文博、刘之冰、张艳等演员加盟。

剧组在宣传中一直强调为还原历史场景而下了血本。
他们在正蓝旗 1:1 复刻元上都遗址,金莲川幕府建筑群就耗资 4800 万,更是奢侈地使用了 8 万块手工烧制的青砖。
为呈现忽必烈率军南征的大场面,剧组动员 2000 名蒙古族骑手和 500 匹战马。
据说本剧是遵循《元史》制作,讲述大元王朝缔造者忽必烈波澜壮阔的一生。

编剧作为一剧之本便格外重要,尤其是挑战这种很有可能 " 伤害 " 民族感情的题材。
如何真实还原历史,以及如何平衡各民族的情感,是笔者最为关心的。
本剧的编剧葛健,只有这一部作品。
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是《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投资人,是内蒙古仕奇集团的董事长。

作为本剧的编剧和金主爸爸,他经常莅临片场指导工作(片方花絮里亲切称他为葛博士)。
搜索这位企业家的履历,他曾在 1994 年发起 " 仕奇现象 "。
以 " 同等质量价格更低 " 挑战海外品牌,并引发国内对民族品牌的关注。

怎么到了卖影视剧的时候,您就忘了初心,敢卖 200 元?
此举,属实不够明智。
02、天价《忽必烈》的播出 " 故事 "
根据以上线索,笔者大胆推演一个剧本。
本剧原打算拍完后卖给电视台,不过 " 限古令 " 后此类剧失宠,同时电视台对剧集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无奈作罢。

之后片方计划转投流媒体,大概率是受到 " 侮辱性 " 报价,最终没能成功上线。
又拖了 3 年,再不上线就要成 " 古董 " 了,便砍掉所有中间商,自产自销。
于是就直接上线 APP,卖电视剧的同时还卖酒、肉和奶粉。
最近该剧和一些旅游类新闻出现在一起。

相当于帮葛总宣传家乡的文旅,也是将为数不多的剩余价值进行再利用。
不过这些都是题外话,笔者真正关心的还是本剧的质量。
03、《忽必烈》能否还原这些历史?
如果说展现霍去病戎马一生的辉煌,会有可能伤害草原民族的感情,反过来就是忽必烈之于汉族。
这是,避无可避的历史。
尽管我们接受中华民族是混合、同命运的共同体。
并相信千年来各民族之间进行过深入、密切的交流。

但是,民族之间毕竟有过矛盾,相互征伐,以占领彼此的都城、王庭为至高荣耀。
忽必烈的历史功绩不多赘述,他重用汉臣刘秉忠、姚枢、许衡等人,是蒙古大汗中最亲汉的一个。
国号 " 大元 " 取《易经》" 大哉乾元 " 之义,赋予其治理中华大地的正统性和文化认同。
那么问题来了,这部剧里的文天祥,会是什么样子?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当语文课本里的英雄,出现在影视剧中,如何表现他 " 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
他绝食求死,却被狱卒强行灌食。
他面对忽必烈的高官厚禄不为所动,只要肯降,马上就能跟妻女团聚,可他就是不降。
在被囚禁多年后,文天祥被斩首,时年 47 岁。

如果说文天祥可以被一笔带过,那么 " 崖山海战 " 又该如何呈现?
陆秀夫在突围无望时对幼帝说," 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
他背着宋朝最后一位皇帝跳海。
随后,10 万南宋军民纷纷投海殉国。
史书上记录的数字上可能有所夸张,不过根据南宋流亡时的宗室、官吏、军队和百姓数量 20 万来推断。
史学家认为这一战中如果算上战死和溺亡的,10 万当是一个合理的数字。
1958 年,周总理在视察崖山时曾高度评价,说他们 " 保持了民族气节 "。
很难想象,本剧如何处理这段历史。
既然要呈现忽必烈大帝波澜壮阔的一生,那么他治理华夏时的政策,是否会全部呈现。

" 元朝总设计师 " 的历史功绩,笔者就不复述了。
只问一个尖锐的,他的 " 四等人制 ",敢不敢拍出来?
正是这一制度,埋下了这个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统一王朝覆灭的种子。

将历史挑着拍,或呈现部分史实,似乎是本剧唯一能做的。
后记
谈蒙古和草原民族历史的好剧。
始终绕不开 2004 年由王文杰执导的《成吉思汗》,评分高达 8.8。

该剧以成吉思汗从幼年丧父到统一蒙古草原,建立横跨欧亚的帝国的历程为主线。
展现了草原部落的兴衰与军事征服的残酷性。
剧组聘请专业历史学者当顾问,对蒙古族服饰、礼仪、战争场面(如骑兵战术)等方面力求还原。
尽管如此,该剧仍存在历史局限性,对部分情节和人物的动机都进行了艺术加工。

不过整体上评价,这是一部相对客观并兼具宏大叙事的历史剧。
贫穷限制了笔者不能观看《忽必烈》,因而无法对其有一个相对公允的评价。
有富裕的读者看过的话,可以一起交流一下。(撰文:木未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