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83年早产盲女,曾被断言命苦,如今却带百人团队成连锁店总经理
我是陈琴,80后,浙江人。从小因患有先天性青光眼,视力逐渐下降,小学二年级还没上完就退学在家。
14岁那年,眼睛彻底失明。亲戚邻居们都说我很可怜,是个命苦的孩子。但是黑暗从未困住我向前的脚步,从17岁踏入社会底层打工,到33岁荣升为新东东盲人按摩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路走来我只想让大家知道,眼睛看不到确实让我吃了些苦,但我绝不是个注定命苦的人。
这些年,在打拼事业之余,我体验了许多先前自认为遥不可及的事情。
在大草原上骑马驰骋,感受风呼啸而过;尝试拉弓射箭、持枪射击,体验别样的刺激;多次站上马拉松赛道,挑战自己的极限。
正是过去这些难忘的经历教会我,不要给人生设限,要全力以赴去奋斗事业,要怀揣激情去体验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实现任何目标都重要。
1983年寒冬的一个早上,浙江台州路桥藕池村一户贫困的农家传来婴儿虚弱的啼哭声。这个7个多月就呱呱坠地的早产儿就是我。
父亲抱起我,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孩子呀,你以后会很苦的。”
当时家中已有两个哥哥,大哥比我大三岁,二哥比我大一岁。母亲怀着我时,刚好赶上计划生育抓得严,每日东躲西藏,过得极为艰辛。
父亲对我的到来感到忧心忡忡,除了担心超生处分,也怕贫困的家里多口人,日子会更难熬。
果不其然,我出生那天,家里来了很多人,他们以超生为由,将家里的粮食与物品都搬走。父亲愤怒至极,却又无力阻拦。
更令父母没想到的是,早产的我不但虚弱,而且无法喂食,经常吃了就吐,还伴随着腹泻。
父亲对母亲说:“这孩子怕是熬不住,能不能活就看她的命了。”
出人意料,我竟在严寒中挺过来,慢慢地既能吃也能睡了。看着我从死亡边沿奋力挣扎回来,父母亲惊喜不已。而后,父亲每日更拼命干活,只盼着能将我们兄妹三人养大成人。
不料,出生一个多月的我,眼睛竟从未睁开过。父母感到不对劲,带我到县城医院检查。医生表示,我患有先天性青光眼,这种眼疾会导致我彻底失明。
父母沉痛的心情可想而知。但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几天后,我竟慢慢睁开眼睛,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父母亲对此激动不已。他们是相信我的,相信我必然能顽强挺过来,健康、坚强地活下去的。
之后,我果真没让父母失望,除了视力差了些,身体康健、活力满满,与其他孩子并无二致。
只是偶尔从邻居家听到他们对我眼睛的议论,不由得会让我陷入思考中。
“妈妈,大家都说我眼睛不好,很命苦的,可是我明明能看得到,为什么他们要这么说呢?”8岁那年的一天,我终于向母亲问出了心中疑惑。
母亲没有马上回答,转身到厨房,冲泡了一碗汤水让我喝。母亲和我说,喝完汤水眼睛就能好起来了。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母亲跑了很远的路,去民间大仙那儿求来的香灰水。
见我听话喝完,母亲避开哥哥们,拉着我到厨房,将偷偷藏起来的小零食塞到我手里。打小,母亲对我总是格外偏爱,这也让我觉得,自己虽然眼睛视力不好,但仍是值得被好好疼爱着的。
相比之下,父亲对我的教育则是严厉且公正的。
尽管我患有先天性眼病,但父亲在生活中却从不曾偏袒过我。
儿时,我因视力差,衣服总会洗不干净,寒冬腊月到河边洗完衣服回家,弄湿了衣裤,冻得手疼,原以为回到家会得到父亲的怜惜。没想到他却指向衣服上的污渍,责备我没洗干净。当母亲出来维护我,父亲仍不为所动,坚持让我好好学着把衣服洗干净。
“眼睛不好是老天爷给你的一道坎,但绝不是你可以用来推卸责任的借口。越是有缺陷,你就越要比别人更努力。要是连这点事都做不好,往后的日子你会更苦的。”
年幼的我听完父亲的话很委屈,只觉得他一点都不关心我。如今回想,我才真正明白他的用心良苦。是呀,人生没有借口,唯有直面困境,才能跨越重重障碍。
那时,上小学二年级的我,生活中最大的障碍便是独自走路去上学。随着视力下降,我渐渐看不清路况。我怕父母担心,便没说出视力下降得厉害,自己默默承受着。
在一个阴雨天,从家到学校途中需走过一座桥,我根本看不清路,只能壮着胆子凭感觉走。好不容易找到桥,脚下路又看不清,我只能弯下腰,用手一边摸索一边过桥。
此后,我每天上学愈发恐慌。需要面对的,不只是看不清课本,交不出好成绩,还有上学路上所要面临的挑战。渐渐地,学校老师察觉到我的异常,而后便提出让我退学。
父亲觉得我每天能照常自己上下学,应该问题不大。几天后,我再次走到那座桥时,判断失误,径直走过之后便拐向前,朝着河里走去。
万幸,我感觉出脚下都是青草,知道走错了,赶忙往后退去。
据看到的邻居说,要是我再向前一步就掉进河里了。邻居把这件事告诉父母,这下他们才知道我视力已经很差了。
“这孩子眼睛没法治的,她视力还会下降,直至失明。”
父亲带着我到大医院做检查后,医生说出了上面那句话。现实很残酷,但年幼的我不愿多想,只是庆幸从此不用走路上学,也不用面对因视力不好而在学校被同学们孤立的处境,心里反而轻松了许多。
退学在家的我并不孤单。母亲经常要走街串巷卖菜,她算数不好,便带上我。一路上,她卖菜,我算账,因此成了她的得力助手。父亲也将家里钱柜的钥匙交由我保管。每日他出摊回来,便会将赚的钱交给我存放。家里有大笔的开支,他便让我取钱。这让我感到,自己对于家庭也是有付出,有价值的。
退学半年后,父母开始带回一些手工活让我做,我的生活又有了新的内容。干了一段时间,我每天能有10元的收入。父亲告诉我,我赚的钱可以自己存着。于是,我将做手工赚到的钱积攒起来,不久后便买了一部收音机。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年代,收音机让我能听到各种美妙的音乐和有趣的故事,生活因此更富足了。
由此,我明白了父亲对我说过的“一定要独立自主,一定要靠自己谋出路”这句话的含义。
现实很残酷,我的视力随着时间流逝仍在下降。14岁那年,我彻底失明了。
父亲坚信让我掌握一门谋生技能,才是对我最好的保障。起初他想着让我去学算命,但我对此很是抵触。后来,经亲戚介绍,我了解到,盲人还能学习按摩技能谋生,这让我找到了新方向。
在家做手工的日子,虽然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但我知道,掌握一门更专业的谋生技能,才能真正立足社会。于是,在16岁那年的9月,我告别母亲,跟着父亲坐上赶往杭州盲校的大巴车。
1998年12月,经过三个月按摩培训,我顺利毕业。技能学到手,信心倍增,我期待着尽快上岗工作。
记得刚上岗那会,顾客瞧我年纪小,手法生疏,大都拒绝让我服务。
一次次被否定,我强装镇定,可内心却翻江倒海。
同事们手法娴熟,且能得到顾客好评,我在羡慕之余,也暗自发誓要加倍努力。
18岁那年,我辗转来到萧山的按摩店工作。凭借之前的经验以及不断精进的按摩手法,我终于收获了顾客好评,业绩随之稳步提升。
有句话说得好:“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整个世界。”在历练中逐渐自信的我,渴望到规模更大的按摩店工作,期望能学习到更多按摩店的管理方案,想着为未来自己创业开店做准备。
也是在那一年,我认识了初恋男友。他是个明眼人,比我大4岁,也在按摩店工作。
他为人真诚踏实,言而有信,和他相处很温暖。认识几个月后,他向我表白了。和他一起吃饭,细心的他会把我喜欢的菜夹到我碗里。一起出门,他会体贴地为我讲述周围环境,当我的眼睛。年底他要提前回家,临走他用一个月工资买下了一件羽绒服给我。我穿上后,身心都是暖暖的。
离家工作这些年,他是第一个这么关心我的人。他走后,我心里空落落的,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不料,几天后,我正收拾东西准备回家过年,男友竟然出现在我面前。
“不放心你一个人,所以来送你回家。”
那一刻,幸福与感动在我心中蔓延开来,我知道,他已经走进了我心里。
春节后,我得知他父母双双生病住院,便将攒下来的5000多元交给他。
“这是你辛苦攒下的钱,我不能要。”
“你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拿着。”
我很想帮他减轻一点家庭重担,但他最终还是不肯收下钱。当时我天真地以为,日后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能携手扛过。
不料,他的父母康复后,听说我是盲人,坚决反对我们交往。男友一次次许诺,会说服父母,让我等他。
我是相信他的,于是边努力工作边等着他的消息。
“陈琴,父母给我安排了相亲,我真不知该怎么办了?”
没想到,最终我等来的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我本就不是盲目相信爱情的人,虽珍惜这段感情,却也明白身体残障是个现实问题,要让男友父母接受谈何容易。
痛苦了几天后,我不想让他为难,便提出了分手。分手前我们又见了一面,他表示以后我们仍是好朋友,但我拒绝了。既然当不成恋人,那就当陌生人,这样彼此才不会继续痛苦。
故作风轻云淡的我,听着他的脚步声一点点消失,痛彻心扉。一股热流从脸颊滑落,抬手一摸,原来泪水早已夺眶而出。
我抬手捂住发疼的胸口,对自己说:“没关系的,一段感情而已,我一个人也可以很好的。”
《百年孤独》里有这样一句话:“人的精神寄托可以是音乐,可以是书籍,可以是运动,可以是工作,可以是山川湖海,唯独不可以是人。”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
自那以后,开始谨慎起来,对待每一段关系,总会有长远的考虑。一段感情再好、再美,若无法长久,我不要也罢。这段感情的结束,让我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时光。
但我明白,生活总要向前,不能一直沉浸在悲伤中。在反复思考人生的方向后,我决定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找到了全新的寄托与力量。我醒悟过来,唯有工作是可靠的,付出越多,收获越多。
2002年,我来到湖州,在东东盲人按摩店南浔新分店落脚。初恋带给我的伤口还未痊愈,我更加卖力工作来转移注意力。过往积累的管理经验有了用武之地,在新店,我帮老板将店铺打理得井井有条。
一天,同为盲人的老板在谈话中对我们说:“我们眼睛虽看不见,但眼光要放长远!这是东东的第一家分店,往后第二家、第三家……我们要把招牌打响,甚至成立公司!”
这话起初听来像天方夜谭,盲人经营一家店已属不易,开连锁、办公司,明眼人都未必能成,我们又怎能做到?
可老板的话还没说完:“很多盲人都想着攒够钱自己开店,想法虽好,成本和风险却不小。但要是我们携手把东东盲人按摩店做成公司,就能用小成本撬动大机会!”
果不其然,随着新店蒸蒸日上,筹备第二家分店的计划紧锣密鼓推进。我渐渐相信,老板描绘出的蓝图,有实现的可能。
我的付出,老板也看在眼里。2004年下半年,他表示即将成立公司,邀我入股。激动之余,我没犹豫,成为了公司的第一批股东之一。
2005年12月13日,湖州新东东盲人按摩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与此同时,织里那边的第三家盲人按摩店也顺利开张营业。公司成立的那一年,营业收入200万左右,成为浙北地区有影响力的盲人推拿连锁公司。
当时,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我深知,自己已然是公司的一分子。
2007年,老板让我到第三家分店担任管理工作。随着店里员工越来越多,我也发现自己在管理上存在诸多短板。
于是,我从学习电脑,到阅读管理类书籍,通过不停的学习来提升自己。业余,我通过自学熟练掌握了office办公软件,能够独立完成公司财务报表。
凭借这些努力与成果,2010年,我从店长晋升为公司副总经理,肩负起管理两家门店以及公司财务的工作。
在职场奋斗路上,离不开学习的助力。有一天,老板向我推荐了清华大学的职场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课程。课程结束后,他又带着我深入学习企业管理Gyb、Syb、Iyb的一系列专业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了创业初期、中期和后期的系统知识,不仅让我眼界大开,也让我有了更多创新思想。
正是这些学习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曾经在管理工作中那些看似无法逾越的难题,当我们提升专业水平、拓宽认知边界后,便能站在更高的维度去审视它们了。
凭借这些积累,2016年,老板正式任命我担任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所有门店的管理工作。责任的重担压在肩头,却将我内心的激情再度点燃。
回想起满心热情投入工作的这些年,面对着店里琐碎繁杂的大小事情,多少个孤独的夜晚,我只能从书籍中找到些许慰藉,默默将压力转换成动力。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我也渴望突破一成不变的生活,去探索更多可能。2018年,我终于踏上了前往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旅程,体验了滑草、开卡丁车等项目。最难忘的当属骑上高头大马,在草原驰骋一个多小时,刺激又畅快。下马时浑身僵硬无力,感觉不是我骑了马,而是马骑了我。
果然,许多事只有亲自体验,才知其中滋味。这次草原之行,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多样精彩,也让我更期待去体验生活中另一些新鲜的事物。
几个月后,公司组织全员旅游,我又在拉弓射箭与持枪射击中体验了另一些别样感受。虽目不能视,但听觉捕捉到的声响、触觉感知的震动、嗅觉萦绕的气息,拼凑出远超想象的刺激与畅快,很是有趣。
这些丰富多彩的经历,让我不断突破自我认知。
2019年3月9日这天,我又体验了新的尝试,那就是出门跑步。
此前,我真不敢想像,自己竟然还能上路奔跑。那天,陪跑员用一根由彩色绳子编织成的牵引绳,将我和她的手牵在一起,就这样带着我迈步开跑。陪跑员为我描述周围环境,用话语鼓励我,让我得以坚持跑完了人生第一个3公里。
而后,我从第一个3公里,到第一个5公里、第一个10公里,不断突破自我。此后,我又多次参加马拉松欢乐跑,在一次次奔跑中,丰富的体验转化成能量,让我面对工作压力时,更从容淡定,也激发出更多创新思维。
正如史铁生所说:“面对必死的归宿,为什么不在这条路上纵情歌舞一番呢?把命运的礼物与厄运都好好接受,兴致盎然地玩一场,那也算没有辜负这一生。”这话表达出了我的心声。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觉醒的早晚会决定我们的命运。而最能促进思想觉醒的,想必便是波折了。
由此,我领悟到,身体的残障真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会因为恐惧尝试,而将自己安顿在命运设计好的人生轨迹里。
2020年,公司创新改革方案筹备就绪,我积蓄了满满的能量要大干一场。万万没想到,疫情爆发了。过往更多时候面对的是公司内部的运营问题,而这场大环境的重压所带来的挑战,真是打得我措手不及。
事实摆在眼前,焦虑没有意义,我相信凡墙皆能打出门,所以和团队伙伴们,从优化服务流程到策划按摩店活动,再到抖音上投放广告,一场硬战打下来,最终是将危机化作转机,实现业绩逆势增长。
疫情之后,市场逐渐复苏,公司也在稳步发展中积蓄力量。经过对市场的深入调研和分析,我们决定抓住机遇,于2024年10月进军杭州,开设新的分店。
我是个喜欢接受新挑战的人,杭州市场的开拓,再一次点燃我的奋斗激情。
回望过去为事业打拼的这20多年,眼见着公司从一家分店到五家连锁,从十几个员工发展到一百多人的团队,这一路过来令人感慨万千。
老板常说:“身体残障是挑战,但不能任其掩盖住自己的梦想。”
此刻,我不由得叩问自己,到底我的梦想是什么呢?
今年2月,我出版了个人回忆录,将平生过往做了一次梳理总结。
(我的第一本个人回忆录,过往半生总结)
回顾这些经历,让我懂得:年少时,能够自食其力,活得有尊严就是最大的梦想。而今,历经风雨后,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抵达某个确切的终点,而是勇敢去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滋味,主动去做难而正确的事,见证自己将更多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过程。
这些年在职场奋斗中,我一直坚守的信念是,要将命运波折转换为人生存折;在业余探索里,我的感悟是,要把生活体验酿成滋养心灵的甘泉。我明白,生命的厚度,从来不是由缺陷丈量,而是由突破极限的勇气铸就。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人物故事,感谢您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