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攻坚突破任务中,为何第一项是实施世行对标改革?

5月8日上午,上海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加力提速推进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攻坚突破任务”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有媒体提问,优化营商环境的十大攻坚行动中,第一项就是对标世行营商环境评估改革工作。接下来,上海将如何对标,促进营商环境整体优化?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彦峰表示,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是世行的旗舰报告,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可衡量、可比较、可评估的营商环境量化评估体系,也是影响全球资本流向、政策规则走向重要风向标。2023年,世行发布了新版《营商环境成熟度方法论手册》,评价营商环境的维度包括监管框架、公共服务、企业办事效率三个方面,分企业调查和专家调查两种方式采集数据。企业调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三年一次;上海则是中国大陆范围内专家调查的唯一样本城市,专家调查每年一次。将实施世行对标改革作为十大攻坚突破任务之一,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是坚持高水平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世行营商环境评估,体现了打造更高标准、更高水平营商环境的指向。评估规则强调政策法规的公开、稳定、透明度,公共服务的全面、可及、数字化,企业感受的全面、平衡、可量化等,对上海系统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有重要参考意义。

二是积极应对国际经贸新趋势,提升国际竞争力。上海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外向型经济特点突出。世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评估视角从国内转向国际,吸收借鉴了各领域国际前沿的改革理念,引用了CPTPP、DEPA等高标准贸易协定,突出了电子政务、环境可持续等新兴领域。上海以参与世行评估为契机,更加主动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接,提升对国内外高端资源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是聚焦提升企业感受度,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世行营商环境评估首次在经济体全域范围内开展企业调查,关注对监管规则、公共服务落地实施的效果和经营主体的感受度,突出政策实效。这与我们今年优化营商环境8.0版工作方案的导向完全一致。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今年,我们紧扣“提升企业感受”这个主线,突出攻坚解决企业关心的“老大难”问题,提出一批具体性、突破性的任务举措,通过实实在在、可感可及的举措,解决经营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力求让企业看得见、感受得到。通过营商环境的优化,进一步降低制度性成本,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为经济持续向好创造良好的条件。

陈彦峰说,去年以来,通过开展对标世行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估改革,在国家部委的指导支持下,上海在世行测评的十个指标领域推出了一批新的改革举措。比如,在市场准入领域,通过上海企业登记在线平台构建“全类型”、“全环节”、“全天候”网上服务体系,首创企业信息跨部门自动变更。公用设施服务领域,创新电力接入“拿地建站”服务模式,提前建设投运开关站,满足工程完工后即可接电的需求,加快电力接入速度。

陈彦峰表示,开放、创新、包容是上海最鲜明的城市品格,也是上海营商环境的靓丽底色。下一步,上海将坚持以世行对标改革为抓手,准确把握世行评估的底层逻辑和实践要求,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