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上海一胸痛患者不肯检查“硬撑”回家,谁料半夜心梗发作……

近日,上海四一一医院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62岁患者吴先生(化名)明明出现了胸痛症状,却签字“放弃检查”,谁料回家后突发心梗命悬一线,他再次回到医院,经医生争分夺秒成功挽救生命。

吴先生胸痛已经有半个多月了,经常感觉到胳膊麻木、疼痛。他来到家附近的上海四一一医院心内科就诊,接诊的心内科主任胡高频教授凭借丰富的经验,迅速排除了外伤、肺部及食道-胃疾病导致胸痛的可能性,基本确定是冠心病引起,且病情危急,随时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等意外。

“像您这种情况,最好是立刻住院,进行心电图、心肌梗死相关指标检查,并尽快做冠状动脉造影,以便准确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胡高频建议。然而,吴先生却不相信自己的身体有问题,执意要求开点药回家,还在病历本上签字声明“拒绝住院进一步检查”,当即就离开了医院。

次日凌晨2时,吴先生胸痛再次发作,这次疼痛程度远超以往,且持续不缓解。他坐立难安,恶心、大汗,甚至产生了强烈的濒死感。老伴赶紧将他再次送往四一一医院。

在急诊科,心电图检查提示患者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此时患者剧烈呕吐,烦躁不安,情况十分危急。急诊造影发现,患者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伴血栓,需尽快开通这条完全闭塞血管,恢复心脏血流。

时间就是生命!此时,胡高频带领团队立即为他进行了急诊手术:抽吸血栓、球囊扩张、放置支架。终于,当血流冲过闭塞段进入已经干涸的血管床时,患者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胸痛明显减轻,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这次惊险的救治经历,也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身体出现不适,一定要重视医生的建议,千万不能像这位患者一样大意,以免酿成大祸。”胡高频教授说,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据临床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每年约有100万患者发生急性心梗,更令人担忧的是,45岁以下心梗发病率正逐年上升。

心梗发作时,症状较为典型,胸骨后或心前区会出现剧烈的压榨性疼痛,这种疼痛还可能向左上臂、下颌、颈部、背或肩部放射。部分患者会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或呼吸困难,甚至发生晕厥。而且,心肌缺血导致的胸部不适症状通常是弥漫性的,没有明确的定位。

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众多,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都是高危因素。同时,作息不规律、过度劳累、久坐、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心梗发病日益年轻化的主要原因。

对于心梗患者来说,早期救治至关重要。胡高频特别强调,两个“120”一定要牢记:一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要立即拨打120;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从发病至开通梗死血管,若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惊险!上海一胸痛患者不肯检查“硬撑”回家,谁料半夜心梗发作……》

栏目编辑:王蕾 题图来源:AI配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