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T-80”——美军假想敌部队中的“苏式”战车

本文原载于《兵器》杂志2013年05月刊,转载时重新进行了二次内容完善及编辑、补充部分插图,以与同好共同分享。个人认为《兵器》是一本专业、客观的军事杂志,推荐持续订阅,丰富自身的军事及政治知识。将家中杂志数字化保存同时进行转载的文章,虽多年份较久,但一是已经足够为普通网友提供专业的军事基础知识,二是想让读者以另一种比较独特的视角审视曾经的事物和观点。

越战结束后,美国军队的M-551“谢里登”坦克从越南的泥沼中抽身后,很快就有了新任务、新角色:加入“红军”,装备美国陆军欧文堡训练中心的假想敌部队。

图示:M551轻型坦克(代号:谢里登),是60年代初美军用于空投空降作战的轻型坦克,战斗全重15.8吨,车体采用铝装甲焊接而成,装备一门M81型152毫米两用火炮,可发射普通爆破弹和炮射反坦克导弹,动力装置为221千瓦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速度达到69.2千米/小时,最大行程达到了563千米。

M551轻型坦克发射MGM-51反坦克导弹

组建“红军”

美军组建“红军”的最初想法产生于二战期间。1940年8月,美军将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巴斯托市东北60千米处的一块占地2576平方千米的地区辟为军训用地,并以一战中美国陆军名将、第57野战炮兵旅旅长乔治·欧文少将的名字命名。

位于欧文堡的国家训练中心的卫星照片,看的出训练场面积不小。

俯瞰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

图示:2011年5月,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带领三军高级将领代表团参观了美国陆军最大的训练基地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代表团实地观摩了反恐作战演练。

冷战开始后,美军为了对付自己最大的军事假想敌,于1980年10月把这个地方正式确定为国家训练中心,主要任务是组织陆军重型师,以及旅和营的部队在高强度的作战环境中进行艰苦的、近似实战的诸兵种合成训练。同时从参训部队中收集和分析反馈的训练信息,为陆军的训练、作战、编成和装备改进提供第一手资料。

欧文堡训练中心地处气候恶劣、地形复杂的荒漠地带。在这里,美军特别强调训练环境与战场的一致性,训练场上的情况几乎都与实战一样。受训部队从他们到达的那一刻就进入了战场,完全没有适应环境的时间。“红军”往往会在他们立足未稳之时发起攻击,或利用他们不熟悉地形而将其诱入伏击圈。

“美国国家训练中心”指示牌两边停放着M-1和BMP-1,仿佛门神一般。

如果训练时需要防坦克壕,指挥官就必须派工兵去挖;如果士兵在战斗中负伤,就必须对其进行及时抢救与护送;如果士兵死亡,就必须派其他士兵顶替其位置;如果参训部队填写的零配件清单不合规格,就得不到任何补充;如果一支部队丢失了食物,就只能挨饿。为了使演练更加逼真,就连女兵打字时也是身背武器、头戴防毒面具,因为“红军”随时可能用掺有催泪性毒气的烟雾来模拟发动化学攻击。

图为2018年5月,美军田纳西州国民警卫队第278装甲骑兵团,在欧文堡军事基地训练中心演习。

在美国的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美国陆军正在测试一辆无人电动全地形车辆,上面配备了R600自主武器系统。

“谢里登”加盟

为了达到完全模拟真实战场情况的目的,欧文堡中心由5个独立部分组成:作战大队(负责指导和训练参训部队)、第177装甲旅、卫戍司令部、医疗卫生局和指挥大队。

其中以第11装甲骑兵团为核心组建的第177装甲旅(177装甲旅实际上只是一个行政管理机构)负责扮演“红军”,这是欧文堡训练体系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作为世界上最精锐的假想敌部队,该部模仿同时期苏军摩步团进行了重新编成,没有其他美军装甲骑兵团编制中的空中骑兵营,仅设3个装甲骑兵中队(营),每中队下辖51辆“T80坦克”和9辆“BMP-1/2步兵战车“。

“谢里登”改扮的“T-80”和BMP-1步战车同时参加演习

图示:在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进行联训的美军第25步兵师第1斯崔克旅级战斗队和日本第7师团第72战车联队,从照片看第72联队除了本队的90式坦克和73式装甲输送车外,还加强了师团下属的第7特科联队的99式155自行加榴炮和第7高射特科联队的87式自行双35高炮。

第11装甲骑兵团从外观到作战都完全模拟苏军摩步团,他们着苏军军服(头戴别着红星的黑色贝雷帽、身着三色沙漠虎纹迷彩作战服),操苏制武器装备,驾驶苏军样式的车辆,训练中按照苏军的作战思想和战略战术与美军对抗,甚至按苏军起床号作息、吃俄式早餐,彼此以同志相称,等等。

这一切都是为了使他们能像典型苏联/华约军队一样制定计划和采取作战行动。在执行假想敌对抗任务时,该部多以营为演习基本单位。

手持步枪和RPG的“苏军”站在“谢里登”坦克冒充的BMP上,有模有样。

不过,第11装甲骑兵团虽然能在部队编制、着装乃至生活细节方面的全面苏式化,但缺少货真价实的苏式装备,特别是坦克装甲车等重型技术装备。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假想敌对抗训练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在冷战高峰期的1980年,美国偶然能通过特殊渠道获得一些苏制装备,但这些来之不易的苏制装备作为拆解研究的样品尚且不够,更毋论大批提供给第11装甲骑兵团了。而且这些流入美国手中的只是些二流甚至三流货色(基本都是出口的减配置型,苏联称之为“猴型”),要想获得苏军主力部队装备的T-64BA、T-80U、BMP-2等一流装备根本无望。

作为假想敌的第11装甲骑兵团有不少真正的苏军装备,既有装甲输送车也有T-72坦克。(本图及下图)

美军用悍马改装的俄罗斯BRDM-2装甲侦察车,车体前部安装了特殊的部件,看起来还挺逼真的。

无奈中的第11装甲骑兵团只得在美军现役装备中寻找替代品。于是,“谢里登”再次进入了第11装甲骑兵团的视线。

事实上,“谢里登”能够摇身一变转型为“红军战车”,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首先,第11装甲骑兵团的官兵们对这种曾经跟随自己在越南出生入死的坐骑感情深厚,两年的实战使用经验也使第11装甲骑兵团成为美军中对其了解最深的一支部队;

“谢里登”坦克曾经是美军伞兵的“主战坦克”

其次,自美军地面部队全面撤出越南后,虽然“谢里登”被认为不适合高强度战场环境而失去了军方青睐,并从1978开始逐步撤装(除第82空降师),但作为一种储备性的二线装备,“谢里登”仍然接受了一系列改进和车辆翻新维护(升级后的车辆被称为M-551A1 PIP)。再加上“谢里登”普遍车龄较短,机械状况较好,如果作为苏制车辆的替代品,其实际使用价值和出勤率将远高于M-48、M-24、M-41之类的老古董坦克。

欧文堡美军假想敌部队正在装备的“BMP-2”步兵战车,该车由M113装甲车改装而来,从外表上看非常接近原型。

M-113车体较高,扮演低矮的苏军坦克显得相当怪异。

当时美军拥有1500辆以上的“谢里登”,对第11装甲骑兵团来说,没有装备匮乏之虞。几个因素综合起来,决定了“谢里登”的“红军”生涯。

“苏式战车”

从1980年3月开始,欧文堡中心陆续接收了各部队退役转交的312辆“谢里登”。欧文堡中心的工程师们根据各种苏制装甲车辆外形识别特征,为“谢里登”量身定作了各种不同的视觉改装套件(VISMOD),这些由薄钢板、三合板、玻璃纤维材料构成的VISMOD使“谢里登”在视觉效果上(特别是侧面投影轮廓)能与T-72、BMP系列、ZSU-23-4自行高炮、2C1型122毫米自行榴弹炮等苏军一线装备高度相似,甚至可以在100米的距离外骗过专家的眼睛。

“谢里登”改扮的BMP-2步兵战车

“谢里登”不单改扮过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也“扮演”过ZSU-23-4这样的“配角”。

不过,仅仅“苏联化”还不够,传统模拟训练方法已经很难客观地反映机械化部队活动的结果,军事裁判必须走遍整个“战场”来记分,其客观性难以得到保障,对抗双方常常为“战斗”胜负争论不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使实兵对抗训练的效果尽量贴近实战,这批VISMOD版“谢里登”与所有进入欧文堡的装备、人员一样加装了当时最先进的MILES激光模拟对抗系统。

MILES主要由计算机、激光射器/接收器组成,能准确识别出命中与否或被命中的位置、伤害程度,并将数据实时上传指挥大队计算中心。计算中心通过监控系统显示实时动态,当人员及装备被对方火力击中时,可分别显示所在的位置、通信能力和火控系统的受害程度,从而使实兵对抗训练的逼真程度有了质的飞跃。

假想敌部队的坦克在改装中加装了监视和摄像设备(红圈处)

不但地面上有“苏联坦克”,天上也有UH-1“扮演”的米-24武装直升机。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确保对抗训练的效果,还有一批“谢里登”拆除装甲和火力系统,加装录像/照像、远距离通信设备,作为作战大队指挥员观察/评判车(OC)来使用。为了与参训部队明显区别开来、利于对抗双方的识别,大部分由“谢里登”改装而来的OC采用了单一的沙黄色涂装。正是拥有了这些特别的“谢里登”,导调人员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掌握演习情况,评判参训部队的伤亡和胜负,同时利用监控系统对演习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录像。演习结束时,导调人员还要对参演部队、特别是对每一级指挥官进行详细的讲评,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尖锐而直率的批评。

参训部队撤离时,还可带回长约40小时的录像带和500页左右的书面材料。指挥官通过录像带检查其部队的作战活动,看看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还可以采取哪些不同的方式改进,从而把在国家训练中心的经验和教训纳入驻地训练计划。此外,每支部队的训练报告以及相关的录音、录像带等资料还将送往陆军合成作战发展部,以供进一步研究之用。

一队由“谢里登”改造的“苏军装甲车辆”,BMP步兵战车、ZSU-23-4自行高炮和2C1型自行榴弹炮一应俱全。

实践证明,在欧文堡受训的部队,其战斗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美陆军领导人在评价海湾战争中第82空降师和第7步兵师等部队时强调指出:虽然海湾战争的胜利是多种因素所致,但部队在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所进行的针对性训练显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在这其中,“谢里登”扮演的各种“苏制战车”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