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Z世代|从长江口望外滩三件套,这里有160年老船厂的星辰大海

来到上海长兴岛,走进江南造船。

晴朗时,在这里登船远眺,可以看到东方明珠塔、外滩三件套。它们远在30多公里外的陆家嘴,轮廓却清晰可见。

于长江口,望浦江畔,我想,这或多或少有些象征的意味,因为今天的江南造船就是从黄浦江边搬迁至此。

它的前身是李鸿章创立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自1865年始,目睹了晚清与民国的风风雨雨,也见证了新中国的工业崛起。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第一”:第一艘铁甲军舰、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艘自行设计并配套的万吨轮等等等等。而现代化进程从未止步,我们要建更大的船、更多的船。于是,从黄浦江到长江,是新的篇章的开启,也是发展空间的又一次开拓。我们的眼光,始终望向星辰大海。

今年,在江南造船迎来160岁生日之际,我们采访了一群江南青年,探索古老的船厂,追问历久弥坚的奥秘。我们跟随龙门吊“女机长”,体验船厂“最高”的工作,因为高,所以看得远。我们跟着氩弧焊的青年,钻进船肚子里观察“绣花大师”的精细。我们惊叹于这个庞然大物“旱地行舟”,发现背后原来是一个小小的遥控器在操控。我们向船型研发的青年们求教,理解他们对市场的前瞻思路。

这群来自Z世代的青年异口同声地说,干一行爱一行。他们敢拼,敢闯,还敢说。比如这位80后老法师与他的00后徒弟们的日常,“没大没小”,直来直往,但遇上工作,他们严肃、活泼、默契。上一辈的江南人传承下去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品德和担当。

岁月只能锈蚀钢铁,而精神将更加熠熠生辉。这样的中国Z世代青年,正是160年老厂青春无悔的象征。在中国,他们还有千千万万。

《江南Z世代|从长江口望外滩三件套,这里有160年老船厂的星辰大海》

栏目主编:张陌、卢芳明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卢芳明 李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