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财经|“世界工厂”变“国民优选” 内销“绿色通道”助外贸企业回家
面对国际经济格局震荡和贸易形势变化,外贸行业受到明显挑战。面对这一局面,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大家不约而同地行动起来,搭平台、助销售,让这些外贸优质产品变成“国民优选”。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商务部表态,将加大对外贸企业拓内销的支持力度,让更多的外贸优品走进千家万户。
来“外贸优品中华行”买买买
“我在英国看到过这个牌子,特别喜欢。当时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现在才知道是咱们自己产的。一定得再买一套,给自己平平账。”在北京西单大悦城,一位顾客正在“外贸优品中华行”展销区挑选瓷器,而这套她看中的24头釉中彩餐具套装不到500元人民币,但是此前她却花了比这个数字还要多一些的英镑才买到了一套。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于4月13日在海南海口启动,是商务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帮助外贸产品拓内销的重要举措。活动主要聚焦10个外贸和消费大省,围绕重点行业开展一系列专题对接,畅通外贸企业内销渠道,助力稳外贸扩消费。
“外贸优品中华行也是刚刚开始,西单大悦城是我们的第一个点位。”作为中国箱包行业龙头企业新秀旗下的主打品牌,悠客(newcom)也出现在本次展销会上。该品牌负责人表示,受到关税问题的影响,目前该品牌对美国的出口受阻,但在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的帮助下,他们无需为西单大悦城的展位缴纳场地费,也没有任何的手续费,也就意味着悠客(newcom)拥有了3个月的免费测试时间,这样的扶持政策给了他们在北京宣传品牌、了解市场消费需求的机会。
外贸好商品解决知名度是关键
而这些外贸优品一经上架,就引发了很多消费者的兴趣。
“问的人挺多的,好多还是回头客。”陈字中饭食品展位的销售人员表示,他们带来的常温即食米饭商品日均销售额能达到千元,“我们产品出口152个国家,这次来参展也让我们对打开国内市场提升了很大信心。”
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逛到这个展销区的消费者大多都会上前询问商品,一些消费者更是因为朋友的推荐,“慕名而来”专程购物。“以前不知道这些都是咱们产的,去外国旅游还羡慕人家餐具精美,用具结实,连速食品都好吃。结果,这些在北京就能买到,不仅省机票钱,还比国外便宜好多。”一位顾客表示。
“我们要在国内市场发展,真正要解决的就是知名度问题。”悠客展位负责人表示,有着多年为国内外大牌生产的经历,让他们对自己产品的品质非常有信心。但是面对国内市场,不仅是如何做到“墙外开花墙里香”,更要体察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差异,而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外部的“托举”,企业自身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外贸优品中华行”这样的行动显然是做好了“搭台”的工作。
“从这几天的销售情况来看,北京市民对于我们品牌的接受程度还是很高的,尤其是一些外贸的新款,在这段时间里非常受欢迎。也是因为国人的消费态度都趋于理性,不再一味地追求国外的品牌或者大牌。”悠客展位负责人表示,了解到潜在的市场需求,为品牌下一步在北京开设专柜提升了信心。
线下、线上多个渠道向外贸企业抛出橄榄枝
而想要在北京买到“外贸优品”也并非只有西单大悦城这一个平台。
4月7日,永辉超市发布《致中国优质供应链的一封信》,宣布开通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绿色通道”,提出15天极速上架、品牌推广扶持、联合开发新品三大措施。目前,首批两个品牌的9种商品通过针对外贸受阻企业开设的“绿色通道”在北京喜隆多店、福州奥体店、杭州滨江宝龙店、临平万达店4家门店上架售卖。后续,永辉超市将陆续扩大外贸商品品类及售卖门店数量,预计在4月底形成较大规模。
永辉超市方面称,其专项邮箱已收到超500封合作邮件,并与超300家优质供应链企业进入洽谈阶段,品类覆盖范围广泛,主要集中在冷冻食品、休闲零食、家居用品等,其中包括长期为山姆、开市客等供货的中国企业。
而更多的零售渠道也正在加入这一行列。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多地的华润万家、大润发、中百集团、武商集团等零售企业也宣布为外贸企业开通“内销”直通车,部分线下渠道已经上架“外贸商品”。
此外,4月18日,北京市商务局举办“外贸优品网上行”出口转内销对接会。会上,北京市商务局表示,将对企业搭建线上营销体系、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探索数字化场景应用的软硬件投资予以支持,金额最高达100万元。丰台区表示将搭建“外贸优品丰台行”助企服务平台,协助企业拓展线上消费场景,协调大型商业综合体提供免费展销场地,鼓励更多外贸优品企业来丰台拓展消费市场。
京东集团、拼多多、淘天集团、美团等电商企业纷纷拿出“真金白银”来支持外贸产品内销。其中,京东将投入2000亿元采购外贸转内销产品,并推出外贸优品专区、流量扶持等五大举措;拼多多日前宣布推出“千亿扶持”计划,未来三年内拟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1000亿元,其中一部分将加大对跨境中小商家的扶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帮助跨境商家稳定生产;淘天集团启动“外贸精选”专项;美团发布外贸转内销专项扶持计划等。
一对一、手把手地适应国内市场
“我们公司主要出口宠物食品,外贸产品是英文标识,转内销需要注意哪些合规事项?”“针对境外设计的家居产品如何适应国内消费需求?如何通过线上渠道快速建立品牌认知?”……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各级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国内零售和电商平台,对于外贸企业不仅提供政策、资金、渠道上的“托举”,还有很多“细致入微”的帮助。
很多“出海”多年的外贸企业都具备优秀的生产能力,产品品质过硬。但在出口转内销的过程中,存在不熟悉国内市场、缺乏运营经验等挑战,而对外贸企业“手把手”地帮助,一些电商企业已经率先开展起来。
“我们正在帮助一家广西企业,他们出口额超5亿元,70%产能依赖家庭用纸出口。”京东的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出口受阻,该企业转型迫在眉睫。在京喜自营的帮助下,他们很快找准了方向:将出口用的大卷纸改造为符合国内家庭结构的小规格包装,推出母婴专用纸、可冲散湿厕纸等高附加值品类,在京喜大数据指导下精准匹配“精致育儿”“健康家居”等消费场景,预计2025年,该企业内销占比从20%提升至40%。
相比于这家广西企业,很多外贸企业从事的是品牌定制商品的生产或者商品只针对线下渠道。对于国内电商生意,一个发快递的问题就能难住他们。临沂宏泰纸塑用品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企业,这家十几年的老工厂面临向内贸转型的关键时刻,但没有To C销售及电商运营的经历,甚至没有一件代发的履约能力。
京喜自营采销在现场探厂后,手把手协助商家进行入驻、上品、发货、售后,并与京东物流团队共建“物流代运营”能力,提供场地勘测、耗材定制以及打包直送分拣等一体化物流履约方案。如今宏泰入驻京喜自营,目前日均稳定销售纸杯7万只,还创造了一周内销售节庆纸杯尾货50万只的纪录。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北京的出口转内销对接会上,一对一交流互动、分品类组建外贸企业微信群、发放重点招商产品目录、登记注册信息、后台加速审核等多种服务,多个机构、平台已开通外贸企业线上内销“直通车”。
记者手记:“收回来是为了更好地打出去”
在北青报记者采访期间,一句话被反复由不同的人提及,那就是“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国内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
面对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中国正全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这并不是一家企业或一个行业在战斗,而是14亿人市场的集体托举。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895亿元,同比增长3.5%。不断释放的消费需求为外贸优品转内销提供了可观的市场容量。
当前国际市场变局下,推动优质外贸产品转内销具有双重意义,既为企业筑起“防波堤”,又让国内消费者享受到国际品质。中国制造业有着坚实的国内产业链基础。虽然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但这种压力也催生了新技术、新模式的涌现。
正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增荣在“外贸优品中华行”启动时说的那样——“我们的外贸产品就像收回来的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更好地打出去!”
“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好产品,是时候“回家”了。
文/实习生李沐怡
摄/实习生李沐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