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巴拿马发难!李嘉诚只剩两条路!
事情来得太突然。3月刚宣布要卖掉港口的李嘉诚,4月3日刚在新加坡高调宣布医疗合作项目,4月7日巴拿马就突然发难,要长和交出两大港口控制权。短短四天,这位96岁的商业巨头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这场看似平常的跨国资产交易,突然变成了中美博弈的风暴眼,而巴拿马这个弹丸之地,成了大国角力的棋盘。
先说说这事的来龙去脉。长和3月初宣布要把全球43个港口卖给美国贝莱德基金,总价227亿美元。这本身是笔大买卖,但关键在巴拿马的两个港口——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这两个港口卡着巴拿马运河的进出口,全球6%的海运货物要过这里,其中21%是中国的船。简单说,中国往拉美运货的船,每五艘就有一艘要经过这里。要是美国真把这两个港口攥在手里,随时能掐住中国商船的命脉。
但李嘉诚可能没料到,这笔交易刚官宣,中国就直接出手了。3月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突然启动反垄断审查,直指交易可能威胁国家安全。这招够狠,直接把买卖卡在法律程序上。要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关乎中国几千亿的贸易命脉。中方的强硬姿态,和去年德国汉堡港中资收购案时的立场一模一样——那时候中国也说过“反对经济胁迫”,现在这招又用上了。
按理说,李嘉诚早该想到风险。他可是玩资本运作的老手,但这次明显低估了政治的威力。原本4月2日要签的协议黄了,他只能转移战场,搞了个癌症治疗技术发布会。这招转移视线的手法高明,但巴拿马审计署的报告彻底打乱了他的节奏。4月7日,审计报告突然曝光,指控长和旗下公司拖欠政府12亿美元债务,还涉嫌违规续约港口特许权。这哪是审计?分明是政治施压的道具。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份报告恰巧在美军高官访问巴拿马前公布。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这次来,可不是来谈友情的。巴拿马运河对美国来说,是百年来的战略命门。1999年虽然把运河主权交还巴拿马,但美国从未放弃控制欲。现在贝莱德财团和特朗普关系密切,要是他们真控股港口,美国等于间接把运河要道抓在手里。以后中国商船过运河,美国想涨多少钱、想卡谁的脖子,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巴拿马这会儿在钢丝上跳舞。既要讨好美国,又得维持和中国每年300亿美元的贸易额。审计报告里骂长和,但巴拿马政府也没把中国当外人。他们宣布要起诉的是长和的本地官员,而不是直接撕破脸。这招够聪明,既给美国面子,又不惹恼中国这个大客户。
长和现在左右为难。继续卖港口,得过中国法律关,舆论压力也大;要是不卖,210亿港元违约金够他们心疼的。贝莱德更麻烦,他们在中国有大量投资,要是因为港口交易得罪中国,损失可能比违约金多十倍。这买卖,现在成了烫手山芋。
再往大了看,这事暴露了中美博弈的新套路。美国玩的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上和巴拿马搞军演,派F/A-18战机在运河上空盘旋,实则用“审计违规”这种法律手段打长和。中国这边也不含糊,用法律审查和供应链反制施压,既不越法律红线,又把底线划得清清楚楚。
接下来怎么走?可能有两种剧本。一种是长和干脆放弃交易,中国让国企接盘,把港口控制权攥在自己手里;另一种是双方妥协,比如中国要求保留部分股权,或者加个“美国船只不能封锁航道”的条款。但无论哪种结局,对中国企业都是血的教训——现在做买卖,光看钱不行,得掂量掂量国家安全的分量。
这场风波给所有人提了个醒:全球化退潮时代,商业决策不能光算经济账。李嘉诚当年撤出大陆时说“赚钱要懂得见好就收”,现在看来,这句话得改成“赚钱要懂得看政治风向”。巴拿马运河的历史证明,真正的战略要地,光靠钱和枪都不行,还得靠谁能赢得信任。对中国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证明自己实力的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