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神州业绩开始“兑现”,高瓴资本减持超100亿

因为业绩大增以及市值反超恒瑞,百济神州再度成为市场焦点。

然而,在百济神州的高光时刻,高瓴资本却悄然大手笔减持了百济神州。

公告显示,今年 5 月 9 日百济神州股东 HHLR Fund, L.P. 和 HillhouseBGN Holdings Limited 减持公司境外流通股股份 16,000,000 股,导致持股总数减少至 68,551,141 股,持股比例从 6.03% 变更为 4.89%,不再为公司持股 5% 以上股东,而该股东其实正是高瓴资本。

据媒体统计,自 2024 年下半年以来,高瓴资本便开始陆续减持百济神州。

据悉,去年三季度末,高瓴资本持股比例为 10.31%,而到了今年 5 月,其持股比例已经降至 4.89%。换而言之,短短 7 个月高瓴资本减持的比例高达 5.42%,合计套现预估超过了 100 亿。

过去,百济神州一直是高瓴资本的 " 心头好 ",从百济神州 A 轮融资开始,高瓴资本便多轮领投,从纳斯达克敲钟、到香港联交所和上交所科创板三地上市,高瓴资本都是紧紧跟随。当下,百济神州业绩开始兑现,高瓴资本却选择了大手笔减持。这一举动背后,究竟透露出了什么信号?

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为国内医药行业中的明星企业,百济神州头顶众多光环。

据悉,百济神州是国内少有的,采用 " 单纯创新 + 造船出海 " 业务模式的药企。

2010 年成立之初,当各大药企还躺在仿制药的 " 温柔乡 " 时,百济神州却选择了一条 " 正确但艰难 " 的路,主攻血液瘤和实体瘤两大领域,重点聚焦全球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到了 2013 年,在国内药企仍热衷于仿制成熟靶点药物,百济神州的首款自主研发药物 BTK 抑制剂(后命名为泽布替尼)正式立项,6 年后泽布替尼获 FDA 批准上市,成为首个 " 出海 " 成功的国产抗癌药。毫不夸张地说,百济神州就是国产药企的希望。而在今年 2 月百济神州市值超越恒瑞医药时,不少媒体更是高呼医药 " 大创新 " 时代已经到来。

不过,虽然头顶众多光环,但同时百济神州也没少被投资者诟病。一方面," 单纯创新 + 造船出海 " 的业务模式需要有大量资金支持,尤其是百济神州选择自主管理全球临床试验,其需要在数十个国家同步推进试验,且针对欧美患者设计差异化方案,甚至斥资建立自主临床数据平台,每一步背后都需要耗费巨额的资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4 年末,这几年百济神州通过一二级市场的累计融资金额接近 700 亿元。

另一方面,虽然创新能力很强,但百济神州的自我造血能力并不足以覆盖经营所需。财报显示,在 2019 到 2023 年期间,百济神州分别实现营收为 29.54 亿元、21.2 亿元、75.89 亿元、95.66 亿元、174.23 亿元,合计营收为 396.52 亿元。但同一时间,百济神州的研发、销售和管理费用就分别达到了 490.34 亿元、217.3 亿元和 111.58 亿元。

也正是因为造血能力不足,这些年百济神州可谓是 " 年年巨亏 "。年报显示,在 2019 到 2024 年期间百济神州分别亏损 69.15 亿元、113.8 亿元、97.48 亿元、136.4 亿元、67.16 亿元和 49.78 亿元,6 年时间累计亏损高达 533.77 亿。

还好,在熬过了艰难的 10 年后,百济神州终于等来了盈利的曙光。

5 月 7 日,百济神州港股、美股、A 股三地同时发布的 2025 年一季度,根据财报显示:一季度百济神州实现营收 80.48 亿元,同比增长了 50.2%;实现净利润 -9450 万,同比增长 95.05;实现扣非净利润 -1.962 亿,同比增长 90.41%。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一季度百济神州已经成功盈利,而这也是百济神州上市以来首次实现季度盈利。

高瓴减持

百济神州业绩开始兑现后,其重要股东之一的高瓴资本,却开始大手笔减持了百济神州。

公告显示,今年 5 月 9 日百济神州股东 HHLR Fund, L.P. 和 HillhouseBGN Holdings Limited 减持公司境外流通股股份 16,000,000 股,导致持股总数减少至 68,551,141 股,持股比例从 6.03% 变更为 4.89%,不再为公司持股 5% 以上股东。

据媒体统计,自 2024 年下半年以来,高瓴资本便开始陆续减持百济神州。在去年三季度末时,高瓴资本的持股比例为 10.31%,但到今年 5 月,其持股比例已经降至 4.89%。换而言之,短短 7 个月高瓴资本减持的比例高达 5.42%,合计套现预估超过了 100 亿。

此前,高瓴资本一直是百济神州的重要股东之一。

据统计,高瓴资本曾参与和支持百济神州共 7 轮的融资,从 2014 年的 A 轮,到 2015 年的 B 轮,从 2016 年纳斯达克上市,到上市后定向增发,再到香港上市,多年以来高瓴资本都是百济神州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

为什么百济神州业绩刚开始兑现,高瓴资本却已大手笔减持百济神州的股份呢?

当下,虽然百济神州势头正盛,但背后并非没有风险。虽然百济神州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但从产品的营收结构来看,百济神州其实存在过度依赖明星产品的问题。今年一季度,百济神州之所以能成功盈利,两大核心产品泽布替尼、替雷利珠单抗可谓是功不可没。

具体数据方面,今年一季度泽布替尼这款 "BTK 明星产品 " 全球销售额达 56.92 亿元。在美国市场表现尤为出色,泽布替尼的销售额超越强生和艾伯维开发的伊布替尼,成为美国第一;另一款重点产品 PD-1 替雷利珠单抗销售额 12.45 亿元,也和其他的 PD-1 产品拉开了不小差距。

不过,虽然泽布替尼确实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泽布替尼并非 BTK 市场独家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同类产品还有强生的伊布替尼、阿斯利康的阿卡替尼等。2023 年数据显示,强生的伊布替尼全球销售额达 68.6 亿美元,阿斯利康的阿卡替尼紧随其后,全球销售额达 25.1 亿美元,而泽百济神州的布替尼全球销售额为 12.9 亿美元,位居第三位。可以看到,核心单品泽布替尼其实面临着不小的竞争压力。

另外,从各项支出来看,百济神州还在继续 " 烧钱 " 进行全球研发管线的扩张,支出依旧不小。

归根结底,想要在创新药领域取得成功的难度很大,一款创新药从投入研发到上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即便拥有超强的研发能力,但创新药的研发成功率通常不足 10%。因此,其未来需要继续夯实基础,才能持续兑现业绩。

综合而言,高瓴资本选择在此时减持颇有 " 逢高了结 " 的意味,并不意味着百济神州见顶,但在股价大涨过后,风险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侃见财经 ",作者:侃见财经,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