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手反内卷,魏建军又预言对了
文|金融街老李
内卷一直是近年来汽车行业的热点话题, 5 月 20 日,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将从创新驱动、行业自律等四个方面系统整治当前多个重点产业中出现的 " 内卷式竞争 " 问题,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这几年是内卷的重灾区。
可以相信,在未来的时间内," 内卷式竞争 " 会成为行业的 " 公敌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长城汽车的魏建军,近几年魏建军一直为深受乱象危害的中国汽车行业发声,捍卫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今天老李想和大家一起聊一聊,什么是行业的内卷?为何魏建军敢于抨击内卷?行业的未来如何发展?
什么是 " 内卷 "
在聊内卷之前,老李要和大家明确概念,什么是良性竞争,什么是内卷性竞争?
所谓良性竞争是通过创新、效率提升或开拓新领域实现进步,让蛋糕变大,让各方都能有所收获。内卷式竞争则是在固定模式下的过度消耗,表现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个体或群体通过增加投入(如时间、精力、金钱)争夺有限的利益,最终导致整体效率下降、收益递减,甚至陷入恶性循环的状态。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就会明白为什么说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内卷式竞争的深度地带。这些年,技术的进步和效率的提升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现在,产业已经进入了发展深水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内卷竞争。

很多朋友都看到了内卷竞争的表象,在汽车行业,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多次系统性指出由内卷式竞争所造成的行业 " 失衡问题 ":部分企业过度依赖低价抢市,导致许多企业亏损、品质下滑、售后体系崩塌,实际上 " 降价式内卷 " 最终将破坏用户对中国汽车品牌的信任,这些短期行为可能带来长期后遗症,魏建军的这种思考在行业反响很大,老李身边大多数资深业内朋友都支持魏建军的这种观点。
虽然很多人都说,内卷式竞争是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在老李看来,当前的内卷式竞争主要是由人为的主观因素造成的,作为汽车行业的资深从业人士,老李对这种行为也是深恶痛绝,面对这样的内卷式竞争,很多行业资深专家甚至企业高层都是敢怒不敢言,实际上,原因也很简单,说太多 " 大实话 " 容易得罪人。
只有长城汽车的魏建军,作为汽车行业 35 年的老兵,有资格也有底气对这些行业乱象进行纠正,过去的几年,魏建军不只一次在呼吁汽车行业要停止内卷式竞争,携手高质量发展,现在看,魏建军讲的话的确是为用户负责,同时也在心系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以智能驾驶为例,过去一年汽车行业上演了智能驾驶军备竞赛,对辅助驾驶的宣传也越来越偏离航道,但是在长城汽车高管的各种辅助驾驶测试直播中,都反复强调法规不允许、驾驶者也不能脱手,这是长城汽车在坚守安全底线,本质上是为中国汽车用户负责。

实际上,魏建军不仅在考虑长城汽车的发展,也在心系行业的发展,多次提醒行业 " 别卷错方向 "" 不该卷的地方别卷 ",如今产业从 " 狂飙 " 转入 " 深水 ",魏建军的预判已经成为现实,特别是国家发改委在这个时候的重拳出击,更是印证了魏建军预判趋势的准确性和对行业的高屋建瓴,只有真正关心行业的老兵,才会 " 逆行 "。
在老李看来,发改委反对内卷实际是对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通过国家政策导向,引领产业走向规范化,在这个过程中,龙头企业的表现尤为重要,长城汽车正是判断到了行业的走向,走了一条坚定而正确的路径。
为什么是魏建军
过去的三年,中国汽车市场硝烟弥漫,有的车企降价、有的车企掀桌子、有的车企陆续倒闭,当行业沉浸在 "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 的疯狂中时,魏建军却连续抛出了多颗 " 深水炸弹 ":" 无底线的降价,都不盈利,企业不盈利,哪有走得远的?"" 已经倒闭的那些品牌,二手车跟废铁价一样。"" 汽车这个产业,这个后遗症,未来还得有六七年的时间。"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问,为何魏建军能准确地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并且敢于纠正行业乱象?这是一个好问题,前段时间国内一个知名商学院的教授给老李抛出了这个课题,想写入商学院教材,老李也没有准确答案,但是我们通过分析魏建军的发言能在一定程度上回答这个问题。

在老李看来,魏建军之所以能在行业 " 发烧 " 的时候泼冷水,源于他作为产业领袖的三大核心特质:
第一是高度尊重产业发展规律,敬畏产业的 " 技术护城河 "。汽车产业是技术、资本、人才密集的长周期产业,从动力系统到智能座舱,从底盘调校到电池安全,每个环节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积累。可以说,只有穿越过产业周期的企业家才能深度体会这样的规律,魏建军深耕行业 30 余年,是深深体会过 " 造车没有捷径 " 这句话:" 一辆车 2 万多个零件,降价 10% 意味着每个环节都要砍成本,最后只能偷工减料 ",这是对 " 互联网式烧钱打市场 " 逻辑的彻底否定。
第二是坚持企业家情怀,坚守拒绝 " 赚快钱 " 的长期主义。众所周知,当某些新势力靠资本故事套现时,长城汽车依然投入超百亿,布局混动、氢能、智能驾驶等 " 技术深水区 "。魏建军多次强调:" 长城不玩金融游戏,只赚技术创新的钱。" 这种坚守实业的精神,让他敢于呼吁行业回归本质——企业的使命不是用低价卷死对手,而是用价值赢得用户。

第三是始终顺势而为,响应国家调控的 " 大局 "。近几年,国家多次发布政策引导良性竞争,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 " 遏制汽车行业非理性竞争 ",这与魏建军的观点不谋而合。2024 年,中国车市倒闭潮不断上演,威马、高合、极越等车企相继倒下,留给用户难以解决的长尾问题,实际上,早在去年,相关部委已意识到内卷对产业根基的破坏性,仅仅售后服务这一个事情,工信部就组织了多次会议商量解决办法。
老李近期和一些行业专家交流,多数人认为魏建军的发声不仅是企业层面声音,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业中坚力量对于行业健康、用户权益、产业长远发展的系统思考。
行业的未来在哪里
魏建军的 " 逆耳忠言 ",揭示了一个汽车行业残酷的真相,没有利润的繁荣终是泡影,没有价值的内卷终究灰飞烟灭。当潮水退去的时候,只有尊重规律、坚守价值的企业才能存活,从去年开始,国家一直在呼吁支持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在老李看来,这是在为中国汽车业按下 " 重启键 ",让大家回归产业发展的规律。

或许在十年后,我们或许会感谢这场内卷,也会感激魏建军的直言不讳,在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在国家的助推下,产业冷静下来,一起寻找那个最本质的问题,究竟什么是汽车产业真正的竞争力,在当前的这样的一个时间段,我们应该如何发展?老李认为,只有穿越周期的人才能给出更加务实的答案,或许有以下几个方向:
第一,大家要从从 " 拼补贴 " 转到 " 拼技术 ",从 " 卷价格 " 转到 " 卷价值 "。以长城汽车为例,这几年一直在开发 Hi4 混动技术,也在一直坚持越野车的开发,坦克的热销向行业证明,只有拥有核心技术和产品才能建立定价权,进而取得市场的认可。
第二,要从 " 内耗 " 到 " 外卷 ",真正的汽车强国一定会得到世界的认可,比如当年的德国、美国、日本和韩国分别跑出了世界级的整车企业,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优势明显,接下来,中国汽车企业必然要在全球市场拿下更高的市占率,长城汽车很早就开始布局东盟、欧洲等海外主要市场,在海外,长城汽车并没有通过卷价格来获得市占率,而是始终坚持高品质获得海外用户的认可,实际上,在海外,长城汽车不仅代表自己,也代表中国汽车,同样的道理,那些低价低质的产品在海外损害的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品牌力。

第三是从 " 资本狂欢 " 走向 " 生态共赢 ",一个健康的产业生态需要用户、主机厂、供应商、经销商共同受益,作为链主,主机厂必须要坚持长期主义、坚持用户为中心、坚持对上游供应链的稳定性。在产业发展的成熟期,如果整车企业为了价格战,随意降低上游的价格,毫无疑问,损害的不仅是产品的质量,更是用户的权益,在汽车行业中,供应商和经销商对长城汽车的评价是不错的,用户的评价也是有口皆碑,主要原因是长城汽车一直坚持与用户和合作伙伴的 " 共生思维 ",也许是好多企业打破 " 降价—压榨—崩盘 " 死结的关键。
当我们回顾近几年的内卷式竞争,我们蓦然发现,魏建军的预言都被证实为真,在资本逐渐退潮、市场回归理性的时候,魏建军的声音不仅代表了汽车行业那些坚持务实、注重长期价值的企业家的立场,更体现了国家对企业社会责任、创新驱动和产品质量至上的期待,唯有坚持长期主义,方能成为未来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