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决战」魏牌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Wallace、毓肥

5 月 20 日,长城魏牌在上海直营门店举办「特别活动日」。魏建军在活动上,回忆起了长城魏牌(WEY)初创时的高光时刻。

「2017 年,我们用 9 个月卖出了 10 万辆新车,出道即巅峰」。

时间回到 2016 年,以长城魏牌(WEY)和吉利领克为代表,中国车企正掀起一股「进军高端豪华」的热潮。凭借不俗的销量,长城魏牌在短时间内,便打响了名堂。

但魏建军话锋一转,表示后来魏牌的销量出现了波动,用户口碑也反反复复。

魏牌是上一个十年中国车企以自身技术冲向高端的代表车企之一,但在智能和电动领衔的新十年,魏牌还没有彻底证明自己。

时间在流逝,魏建军和魏牌的紧迫感,也在今天的发布会中流露。

魏牌的决战如何打响?下面聊聊。

从「直营」再出发

车主社交时代,直营的意义在于连接。

魏牌坚持直营首先有助于达成他们的「三个统一」,但背后更深层次的连接与社群,也就是如何让用户在直营服务过程中建立与魏牌的认知,与认可,最后再到文化与圈层,这是直营的下一个起点。

自 2024 年起,魏牌开始兴建直营渠道网络。至今,十个月过去,魏牌直营门店已经覆盖全国 110 个城市,数量达 430 家。到今年年底,数量会进一步增加至 600 家以上,覆盖全国 200 个城市。

魏牌 CEO 冯复之表示,魏牌直营渠道将做到「三个统一」:统一的服务流程,统一的价格体系,统一的品牌形象。

在消费者角度,毫无疑问,通过直营门店他们将能对魏牌的品牌有更清晰、准确的认知,而有具体的需求时,也能得到更快速的响应。

「9 小时提车」的故事被冯复之再一次提及。简单来说,一位客户着急提车,最终北京直营门店快速调动资源,在 9 小时内完成车辆运送、到店、上牌的一系列工作,最后将车辆交到客户手中。

类似的亮点案例很好地说明了直营渠道的先进性,但风险的一面是,建设直营渠道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是远比经销商合作渠道更重的资产。

最终魏牌还是决定全力建设自营渠道,魏建军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干直营是没有办法」。

「跟用户的触点,还有品牌建设,都需要长期主义,而不是短期地,将价格定低就能做到。」这种长周期、高成本的投入,交由经销商执行不太现实;而从了解用户需求的角度来看,这种工作,也不应该「假手于人」。

「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做一个真正懂用户的品牌,让用户看得见、找得到、靠得住。」从直营再出发,是魏牌重新焕发活力的重要一步,更是基础中的基础。

技术开路,诉求满足

打好地基后,魏牌的视角便来到具体的产品层面。

听懂用户需求

高端的需求,一个是独特性,另一个是体验感,比的不再是「有没有」,而是「必须有,而且好」。

而魏牌对于高端的答案,是「用户认可的好」。

冯复之介绍,全新蓝山换新款的三个主要配色,竟是来自小红书上用户的建议,「配色命名更贴近自然」;座舱内对材质用料、气味等细节的关注,也来自于用户需求的理解。

而针对安全、智能化等层面的提升,则是响应「大众需求」——这是在如今的竞争环境中,一辆中高端新能源车不可或缺的能力。

魏牌表示,全新蓝山焕新款的高强度钢比例为 81%,车顶可承受 13 吨的压力;激光雷达和全场景 NOA 能力均全系标配,现可处理环岛、停车场闸机等复杂场景。

售价方面,全新蓝山焕新款共有 3 个版本、2 个价格:全新蓝山 Max 29.98 万元;全新蓝山 Ultra 32.68 万元;全新蓝山 Ultra 黑武士 32.68 万元。

这样的定位和价格,为后面的高端化思考埋下了伏笔。

坚持技术主线

如果说「听懂用户需求」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魏牌团队修改产品细节,那么对核心技术的坚持,则指导着魏牌产品的未来发展轨迹。

在发布会的「One More Thing」环节,魏建军发布了长城的下一代平台「全动力 智能超级平台」。据了解,基于该平台打造的产品,在今年内就会由魏牌首发亮相。

如电动星球蟹老板总结的那样,长城的这套平台,观感上和今年以来讨论颇多的「超级电混」技术体系比较类似。

比如说,长城「全动力 智能超级平台」将纯电续航推高至 400km,配合 800V 架构、6C 的充电倍率,号称「5 分钟充电 200km」。

作为对比,理想 L7 的纯电续航里程为 225km/286km,腾势 N9 为 202km,问界 M8 相对较长,在 201km 到 310km 之间。换言之,基于「全动力 智能超级平台」面世的车型,纯电续航的确有一定优势。

同时,配合 2.0T 的发动机,基于新平台打造的车型能实现较长的综合续航和较好的馈电加速能力。魏建军透露,这套系统满电零百加速 4.4 秒,馈电情况下,也仅是略慢至 4.7 秒。

平台的亮点还包括「ASL 整车智能体」,和会在辅助驾驶体系中引入 VLA 大模型。

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魏建军强调,这是一个兼容五大动力形式的平台,分别是燃油、插电混动、混动、纯电和氢能——都已经兼容五大动力了,但魏建军还是坚持不做增程。

他解释,一个平台拥有如此「灵活性」,能兼容这么多的动力是处于全球布局的考虑。可想而知,未来长城会基于这个平台打造更多的全球车,灵活支持多种动力,也让长城的海外车型具备更强的适应性。

长城在 2024 年的财报中提及,目前销售网络已经覆盖 170+ 的国家和地区,全球用户数超 1400 万。魏建军表示,长城已经是「国际公司」,而距离成为「全球公司」,只差进军北美市场。

所以,为了服务如此庞大的国际市场,长城很有必要在产品上展现更强的兼容性,毕竟有些地方插混增速更快,而有些地区,还是以燃油车为主。

不过就目前的参数来看,长城的「全动力 智能超级平台」在插混动力下才能发挥出全部的优势,并凭借更突出的「电气」部分性能,在插混等赛道中取得领先。

接受采访时魏建军表示,「长城这家车企非常简单,没那么多弯弯绕绕,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铺好渠道、也有了产品力作为支撑,长城冲击高端既是无后顾之忧,更是没了任何借口。

魏牌九年,初心如何延续?

「高端」是魏牌的使命,也算是「初心」——毕竟成立之初,就以高端品牌示人。

魏建军认为,所谓「真正的高端品牌」至少要满足三个特征,分别是「不亏钱」「要有量」和「有调性」。不说其他,就是第一个特征「不亏钱」,就足以卡死绝大部分自主车企。

也基于这样的思考,魏建军认识到「利润」对高端品牌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两个例子。

当年欧拉的某款车型销量出众,月销破 2 万,但卖一辆亏一辆,最后只能停掉;魏牌蓝山会坚定地守住价格底线,不让价格掉到 20 万元以下。

当然,来到「高端化」的讨论,魏牌本身仍有不足。比如说「量」,也比如说「调性」——尤其是后者,魏建军承认,长城在技术上有不少积累,也可以做出「高端产品」,但「调性」的打造,他们过去并不擅长。

如此看来,建设直营渠道、加强和用户的沟通,只是长城「补课」打造品牌调性的一部分课程。

最后,魏建军强调了「技术」在冲击高端过程中的重要性。

「我们的高端化都是以技术来支撑」,魏建军清楚地知道,技术层面的领先和优势,才是魏牌冲击高端的根本。

在过去,长城的手里的底牌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三大件」。而来到新能源时代、来到魏牌上,长城的技术底牌则变成了「全动力 智能超级平台」「Coffee OS」等电动化、智能化技术体系。

长城必须在上述领域拿出更具说服力的产品优势,才能称得上是「技术领先」。基于「全动力 智能超级平台」打造的新车,将会是检验长城技术体系的一次大考。

回到 2016 年 11 月 18 日广州车展,魏建军拿出了第一个以创始人姓氏命名的中国汽车品牌。

这在西方汽车世界很常见,但在彼时处于稚嫩成长期的中国汽车业界,属于破天荒。魏建军认为中国人的姓氏,应该是蕴含着荣耀积淀、时代传承的符号,以自己的姓氏命名一家汽车品牌,是他与长城的责任和自信。

九年过去,魏牌走过高光和波折,也走过了纯汽油与新能源时代。

智能电动会是新十年的主旋律,魏牌也即将迎来第十个年头。新造车的汹涌让魏建军的危机意识充分展现,而魏牌需要在舞台上拥有更多声量。

创业永远不进则退,这会是魏牌最关键,也可能是最后的决战机会。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