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东签下万亿大单,特朗普回国,发出访华信号,想谈成一件事!
最近,特朗普结束了对中东三国的访问,并在回国后表达了希望访问中国的意愿。这一系列动作看似平常,却暗藏着深刻的战略考量与现实考量,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其中的真相。
5月中旬,特朗普的中东之行是他重返白宫后的首次正式出访,此行的商业成就相当亮眼:与沙特达成60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与卡塔尔签订超过1.2万亿美元的合作合同,甚至阿联酋也在人工智能与芯片领域与美国展开了密切合作。特朗普显然希望借此展示其“生意人总统”形象,重新找回对美国经济话语权的掌控。
然而,事情并非如表面上那般简单。尽管中东国家与美国达成的大单令人瞩目,但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同样深厚,短期内难以完全“脱钩”。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早已成为中国在能源、基础设施及高科技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并不希望在大国竞争中选边站队,而是希望实现多元合作。在芯片和AI的发展上,阿联酋甚至希望同时获得来自中美两国的支持,这种选择显然反映出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对于合作的复杂态度。
特朗普在中东之行后,谈及对华关系时表现出异于往日的谦逊,明确表示希望能与中方领导人见面。这种转变,体现了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的深刻焦虑。贸易战的初衷是通过施加关税来打压中国,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事实却是美国自身的经济也因此受到重创。根据数据,自2025年4月以来,美股纳斯达克半导体指数累计下跌12%,而美国制造业PMI在过去六个月内连续低于荣枯线,67%的受访企业将供应链中断归咎于过度保护主义。
与此同时,中美之间的科技争端愈演愈烈,尤其是在芯片领域。一方面,美国试图通过控制技术来保持其全球霸主地位,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依赖中国市场所提供的巨大需求。因此,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的摇摆,实际上反映出了一种“进退维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