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前R后D被博主尬黑!真相大白后,聊聊车圈的“企媒矛盾”
或许连比亚迪都没想到,一个平平无奇的挡位设计也能被吐槽。
博主 " 熊仔数码 " 在社交平台发文吐槽," 比亚迪的挡位设计有点反常规,原因是 R 倒挡在前,D 前进挡打在后,开了快 5 个月依旧没能完全适应过来 ",差点因为挂错挡位而撞墙。
不仅如此,类似的内容也出现在其他博主上,面对逐渐发酵的舆论环境,比亚迪新闻打假办公室声明," 这就是典型的黑公关行为 ",并直言绝不姑息。
截至发稿前,发文吐槽的相关博主已经注销社交账号。

截图:微博 @比亚迪新闻打假办公室
暂且不说 " 开了 5 个月依旧没能完全适应过来 " 所代表的驾驶水平高低," 前 R 后 D" 的挡位设计本就是行业惯例,你能说出口的传统汽车品牌都采用类似的设计,作为自媒体博主,仅抨击比亚迪就有浓厚的黑稿意味。
如果这位博主是以比亚迪车主的身份来吐槽,整件事显得更滑稽。
汽车是大宗消费品,博主在买车之前的试驾过程就应该注意到 " 前 R 后 D" 的挡位设计不顺手,即便如此还要买来折磨近半年的时间,这点确实很难理解。
为何 " 前 R 后 D" 的挡位设计能够成为行业惯例?这当中与历史、安全性、人机工程学都有着密切联系。
早年间的汽车基本采用手动变速箱,在倒车时需要更小的速度和更大的扭矩输出,因此倒车挡被设计在更靠近变速箱的前置位,驾驶者更换挡位时会更轻松。直到后面推出自动变速箱之后,挡位设计还是延续了早期手动变速箱的设计惯例。
更重要的是,挡位之所以设计成 " 前 R 后 D",主要是考虑到安全和便利。

图源:腾势汽车官方
驾驶者在倒车时需要频繁观察后视镜和车辆周围的情况," 前 R" 设计需要一个向前拨动挡杆的动作,这个动作本身可以提醒驾驶者要关注车辆后方的交通状况。
此外," 前 R 后 D" 的挡位设计还存在两个方面的便利性:
驾驶者在需要倒车时普遍会从 P 挡、 N 挡切换到 R 挡,不会出现大幅度移动手臂的动作,更轻易准确地挂入倒车挡。
车辆能够行驶必然需要挂上 D 挡,而 " 后 D" 的挡位设计,驾驶者只需要往后拉到底就能挂上 D 挡,动作操作连贯更方便盲操作,减少操作失误的概率和不必要的时间延误。
那么,为什么 " 前 R 后 D" 的挡位设计突然被吐槽?归根到底是因为特斯拉划屏换挡设计出现了。

图源:电车通摄制
以特斯拉为主的划屏换挡设计是从车顶视角出发,往前滑动就是挂上前进挡,反之挂上倒挡,与传统的挂挡方式完全相反。
老实说,电车通此前试驾过特斯拉、极越旗下车型的划屏换挡,第一次体验时确实带来不少新鲜感,但总有一种 " 不知道有没有挂上挡 " 的感觉,车机屏幕还要对划动的手感有一定要求,还得需要仔细听挂挡的声音或者看仪表盘的挡位信息来确认。
暂且不说这样的设计好不好,但 " 前 R 后 D" 的挡位设计居然能成为某些 " 媒体老湿 " 抹黑比亚迪的切入口,最终只是沦为尬黑的小丑。

图源:智己汽车官方
除此之外,不少新势力车型的设计也被用户吐槽,比如半幅式方向盘、隐藏式门把手、全景天幕等等,迄今为止仍是汽车设计的舆论风暴中心。
当然,设计审美和用车需求不同,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实在接受不了那些另类设计,大不了 "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但互踩、尬黑不会为车市的发展带来一丝正向反馈。
" 黑公关 "" 黑媒体 " 之所以会诞生,根本原因是更快地获得利益。
如今网络信息的渠道非常丰富," 以量取胜 " 的网络水军能为品牌、媒体贡献的影响力变得有限,而前面提到的 " 黑公关 ",虽然规模相比网络水军小很多,但本身拥有一定的粉丝积累,其带来的影响力反而不可估量。
与此同时,相比理性的、客观公正的声音," 尬黑 "" 二极管 " 等言论更容易吸引读者评论,不仅吸引支持派和反对派留言,还能引发两个派别之间的争议,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拉动整个内容的流量。
当然," 黑公关 "" 黑媒体 " 最主要的目标是,通过自身的影响力,恰上车企的饭。

图源:小米汽车官方
还记得,小米 SU7 上市之后的热度居高不下,不少媒体围绕小米 SU7 进行各个领域的测评和解读,而其中一位名为 " 原来是翔翔啊 " 的平台博主,直接对小米 SU7 和极氪 007 进行碰撞测试。
测试结果是车辆碰撞之后负责供电的小电瓶直接损坏,导致小米 SU7 断电、无法呼出求救电话、车门无法打开等极端后果。视频发布之后,小米汽车出面一一解释视频中碰撞后出现的异常现象的原因,而且造成的传播影响非常大,平台博主及其同伙多人因涉嫌恶意抹黑小米汽车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已经被依法缉拿归案。
这样的不公正评测,本以为会直指碰撞测试的另一位当事人,但没想到极氪多次声明未与任何个人或机构合作此类测试。说白了,这位平台博主自己花钱做了一场不公平的碰撞测试。
这位平台博主的目的是什么显而易见,极氪 007 的碰撞结果没问题,平台博主可以用这样的案例找极氪索要更多资源,同样,平台博主也可以凭借 " 小米 SU7 碰撞后不利于救援 " 的结果,向品牌索要 " 保护费 ",而且小米 SU7 的热度够高,即便拿不到 " 保护费 " 也能赚一波流量。
进行自媒体时代,成为内容创作者的门槛逐步降低,汽车平台内容难免会鱼龙混杂,有些车媒为了争夺流量,有可能会黑车企。
电车通留意到,从 2023 年开始,反水军、反 " 黑媒体 "" 黑公关 " 的声音越来越大,中汽协联合多家车企签订 " 关于抵制汽车行业网络水军的联合倡议 "。2023 年 8 月 1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当中就提到打击自媒体造谣抹黑民营企业的相关事项。

图源:长城汽车官方
不仅如此,车企起诉自媒体的次数逐渐增多,比如近期争议很大的汽车风洞测试,阿维塔花了一大笔钱搞了风洞测试直播来自证清白,同时起诉相关自媒体博主,并向其索赔 1000 万元,而比亚迪、长城等企业更是大手笔,直接给黑公关线索提供者最高百万元级别的奖励,甚至还专门上线了网络举报中心。
今时不同往日,能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车市存活下来的企业,必然会有些真本事,通过造谣的方式已经不可能向车企索要到资源。
车企与车媒确实存在深厚的合作关系,为了丰富内容和生存,车评不会消失,车企也需要渠道来传播产品。媒体向车企索要资源无可厚非,但无论内容属性无论是积极的还是负面的,都要建立在理性客观的事实的基础上,否则最终面临车企的索赔,甚至牢狱之灾。
作为企业和消费者的主要介质,媒体唯有做到公平公正、理性客观,并具备足够丰富的汽车常识,才能在消费者和企业面前才有足够的说服力。
(封面图源:腾势汽车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