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从习主席俄罗斯之行三个“最”,感受今日中国国际形象

铁肩担道义,历史鉴未来。5月7日至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4天时间,紧凑日程里的三个“最”,在百年变局宏大背景下,更能勾勒出今日之中国、世界之中国。

一个“最”,两国元首共同会见记者时,习近平主席强调:“俄罗斯是我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到访最多的国家”。

新时代以来,中俄两国元首会晤40多次,习近平主席到访俄罗斯11次。每一次紧紧相握的双手,都汇聚起世界的目光,彰显出中俄风雨同渡、关山共越的深厚友谊,也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

这一次也不例外。一边是小范围会谈、大范围会谈、共见记者、茶叙,共同交流近10个小时,中俄元首登高望远;一边是“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为风高浪急所扰”“新时代的中俄关系更加从容自信、稳定坚韧”等郑重宣誓,掷地有声……任凭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俄树立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也将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步履从容、携手前行。

5月8日,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乔治大厅,两位元首相向而行,手紧紧握在一起。“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是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完善全球治理的建设性力量”,习近平主席一番话,铿锵有力、发人深省。

手握手的坚实情谊,源于肩并肩的历史记忆、背靠背的紧密协作。80年前,中俄两国同仇敌忾、奋起反击,以各自巨大牺牲吹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共同号角。80年后的今天,中国连续15年保持俄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俄罗斯已成为中国最大能源供应国。此访期间签署的20多项合作文件,都为两国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俄罗斯之行中,不仅有相邻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也不乏大小国家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的大国样貌、大国担当。这一点,双边会见中的另外两个“最”很有说服力。

“最早对缅提供援助并帮助缅救灾,体现了对缅甸的胞波情谊和患难真情”,缅甸领导人敏昂莱口中的这一个“最”,来自实实在在的中国行动。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今年3月,缅甸曼德勒发生强烈地震。从中国赴缅甸,从物资调拨到队伍集结,中国救援队刷新了国际救援的响应纪录,成为国际救援中规模最大、响应最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