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京不会造车,吊州不养闲人,苏北肯尼亚拼了
文|Dedee
最近车圈爆出一则大新闻:因债务问题陷入重整的高合汽车突传重大利好,黎巴嫩初创车企 EV Electra 将出资 10 亿美金在盐城成立新公司,工厂复工指日可待。
据 EV Electra 承诺,未来 3 年将实现不低于十万辆或不低于三十亿美元的海外采购订单。

没过几天,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官网发布 " 悦达起亚一工厂智能化绿色技术升级项目改造项目 " 环境影响报告书。
据了解,该项目指的就是高合汽车盐城工厂的技术升级改造,总投资达 1796.07 万元,预计今年 10 月完成。
改造后,工厂设计生产规模将达到年产 15 万辆乘用车,涵盖高合汽车旗下 X、Y、Z 三款车型,年产量分别为 3.75 万、3.75 万和 7.5 万。
高合工厂以及其背后的所在地盐城,也再度进入我们的视线。
说起来,今年盐城已经依靠 " 苏北肯尼亚 " 的响亮名头,频频登上网络热搜。
作为全省空气质量第一,全江苏面积最大的城市," 苏肯 " 不仅坐拥江苏一半海岸线,还是全国唯一同时 get" 世界自然遗产 " 和 " 国际湿地城市 " 的城市。
如今在盐城,有堪比里约大冒险的壮观鸟群,有不输给厄瓜多尔雨林的植物园,远超新西兰的浪漫星空,以及不输给非洲大草原的荒野奇观。尤其是沿着黄海 1 号公路,你可以看到世界占地面积最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以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彻底颠覆我们对江苏的固有认知。

" 苏肯 " 之名也由此而来。
除了自然奇观,盐城还推出了专门针对韩国旅客的 " 高尔夫游 ",每人每天只要 400 块,就能在盐城打一场高尔夫球,还包含一顿午饭——再加上往返机票和住宿费,这一整套消费下来,盐城依旧远低于韩国当地标准,让无数韩国高尔夫迷流连忘返。
再加上盐城的滩涂湿地里的丹顶鹤,更让不少韩国游客感受到了 1+1>2 的旅游乐趣,频频在周末打飞的直奔盐城。
不得不说,盐城果然是中国最懂韩国人的城市。
即便没有 " 高尔夫游 ",没有 " 江苏肯尼亚 ",盐城也依旧中国 " 含韩量 " 浓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因为诞生于 1979 年的江苏悦达集团,尤其是旗下的悦达起亚,20 年多前依靠韩系车,为 " 苏大强 " 的汽车产业打出一片天,直到今天。
是的," 南派 " 韩系车代表悦达起亚一直都还活着。
不少 80 后应该还记忆犹新,10 多年前,悦达起亚生产的韩系车一度是中国车市顶流选手,2014 年巅峰时期年销轻松超 65 万辆,盐城工两家工厂(第三工厂 2014 年年底投入生产的)三班倒都忙不过来。
尤其是第二代 K5,一度和现代索纳塔、雪佛兰迈锐宝一起并称中国车圈 "DS 三宝 "。那几年,K5 的数量多到不用看车身,低头看轮毂就能认出来。
可惜从 2015 年以后,韩系车在中国的境遇是每况愈下,凄惨程度和法系车不相上下。于是在 2021 年,为及时止损东风与悦达起亚彻底分道扬镳。
2023 年,悦达起亚国内外年销 16.6 万,工厂产能利用率只有 25%。但同样在 2023 年,其海外销量超过 8 万辆,达到了整个工厂的 48%,也让悦达起亚看到了某种不一样的出路——努力出海。

1 年后,悦达起亚的这份努力就得到了应有回报。
依靠 EV5、狮铂拓界等多款车型和 " 油电并行 " 战略,2024 年悦达起亚在国内卖出 24.8 万辆新车,出口量更是高达 36.4 万辆。相当于每生产 3 辆车,就有 2 辆被装上货轮发往国外,全球超 76 个国家能看到盐城生产的韩国车。
这种 " 墙内开花墙外香 " 的低调操作,直接让悦达起亚已经闲置的工厂又开始 24 小时连轴转,更冲到中国合资品牌增速第一。
此外,悦达起亚的国内成绩也是一年更比一年强。数据显示,仅今年 4 月,起亚的销量就达到了 2.2 万辆,同比增长 11.8%。今年前 4 个月,起亚国内累计销量超 7.8 万辆,同比增长 12.7%。
甚至,相比其它渐渐式微的老合资品牌,悦达起亚今年还将投资 1.88 亿元,将自己的 4.0 智能工厂再度升级改造。
疯狂出海前,悦达起亚也没有浪费多余产能,而是选择 " 改嫁他人 " ——做起了代工厂。比如早在 2019 年,就将年产 15 万台的第一工厂以 " 长期租赁 " 的方式给了华人运通。
当然对于悦达起亚而言,这也就是左手换右手的事儿。毕竟它是华人运通的重要投资方之一,持有华人运通 20% 的股份。
经过近 2 年的改造与升级,高合汽车在 2021 年成功下线了 HiPhi X。
虽然此后 4 年,高合整个品牌共三个系列的年产都没有超过 9000 辆,连产能十分之一都没摸到,但改造完毕后的新工厂成为了中国首屈一指的 " 精品工厂样板间 "。

什么全球首个车辆无人驾驶自动下线模式、130 台库卡最新 C4 型互联机器人、德国杜尔 DURR 最新一代机器人、360 智能 AGV 无人运输车、可升降 EMS 悬挂输送线等自动化设备,外加低排放低能耗绿色集约型生产制造……悦达起亚绝对是将高合当亲儿子养,才有了能完全对标大众德累斯顿玻璃工厂和宝马莱比锡工厂的环境 " 零负担 " 的城市工厂。
厂区广场直接与城市干道连为一体,完全对公众开放,再结合漫步道及水景,将参观者及周边市民带入厂区,大大拓展了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如果周鸿祎参观的是的高合工厂,小嘴肯定不会那么玩命输出。
除了华人运通代工厂,2024 年 5 月,一汽与悦达起亚合资改造的中国一汽盐城分公司新能源工厂正式对外公布,一汽奔腾首款车型奔腾小马成功下线并运往全国各地。
据了解,2023 年 9 月江苏悦达就和长春一汽集团牵手,用 1.66 亿元成为一汽奔腾的第二个 " 妈 ",也是一汽奔腾首次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外部投资人。
双方共同打造的一汽盐城分公司新能源工厂共有 30 条生产线,覆盖 SUV、Sedan 轿车、微型车等多种产品型谱,可年产 10 万辆新能源车,目前主要有奔腾小马和悦意 03 两款产品。
其中,奔腾小马去年 7 个月共卖出超 8.2 万台。

甚至为了保质保量,一汽奔腾还额外租用了原高合工厂的涂装车间——养活了不少高合员工,后者的工资近 1 年来一直在正常发放。
对于大部分已塌房的新势力员工而言,这种待遇简直不敢想象。
对了,这两天已经有记者陆续前往高合工厂查看情况。
他们发现,虽然高合汽车依旧处于停工状态,展厅关闭工厂临街的大门保安岗亭内无人值守,但厂内一直都有工人在干活。不少工人表示,有关中东车企投资高合汽车一事他们都有所耳闻并已经看到了实际行动,甚至已经有人专门来看过,只不过没有进场。他们听到的复工时间是今年 9 月左右。
额外扯一句,其实高合汽车一直都是 " 新势力复活赛 " 的热门种子选手。
去年 5 月,就传出一家名为 iAuto Group 的美国公司要用 10 亿美金拯救高合。
据了解,当时 iAuto Group 还和仰融的正道集团关系莫逆。后者是 2008 年初,华晨汽车公司创始人仰融在大洋彼岸创立的一家从事电动车相关业务的公司,2015 年成功在港股上市,还在 2018 年北京车展上,隆重推出了三款引人注目的概念车。
然后么就没有然后了。
直到去年的高合收购案,正道集团再次进入人们视线。感觉……无论是 iAuto Group 还是正道集团,都是大写的不靠谱。
很快,iAuto Group 的底裤就被人扒了出来——诞生于美国倒数第二大州特拉华州,联络电话是香港号码,官网常年处于维护状态,手捏许多匪夷所思的发明专利。比如一个名叫 " 比传统驱动系统高 5 倍效能的超级驱动系统,和用于微型涡轮发动机的低温可控核聚变模组 " 的专利。

是不是和黎巴嫩 EV Electra 无比相似?
同样计划出资 10 亿,同样是新能源汽车汽车初创公司,同样到现在只有概念车,没造出一款量产车……
不过相比正道集团,EV Electra 不靠谱的味道更加浓郁。
董事长吉哈德 · 穆罕穆德按照股比投资的 1 亿美元注册资金,要到今年最后一天才会认缴;同时,他还以兜售汽车代币、让消费者投资入股的方式,发行了高达 12 亿美元的加密货币,用于帮助巴勒斯坦和建立并购基金。

总而言之,不少人认为高合或悦达起亚必须多长几个心眼,毕竟圈内人应该都听说过卡洛斯 · 戈恩的逃亡传奇,也应该都知道黎巴嫩的国际属性——常年都是国际刑警无从插脚的法外之地。
不过,感觉盐城那儿也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毕竟二度改造高合的前只有起亚 4.0 新工厂的十分之一,四舍五入的也就是毛毛雨吧。
扯远了。
即便没有高合汽车,盐城的整个新能源产业在 " 散装江苏十三太保 " 里也是响当当的。
如今的 " 苏大强 ",新能源造车强中强除了坐拥比亚迪华东产业基地、理想工厂的 " 吊州 ",也就剩下盐城了。尤其是江苏第一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就包含了目前盐城最重要车企,以及不少相关产业链制造商。

除了我们之前提到的,这两年闷声发大财的悦达起亚新能源汽车厂(包含了高合工厂与一汽盐城工厂),还有中大汽车的盐城制造基地,目前是 5000 辆年产规模;主打轻量化新能源商用车的奥新汽车,也有 10 万辆的年产规模;以及悦达专用车等整车企业。
其实,对于 " 苏肯 " 而言,打造专属自己的新能源车或是独立品牌——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更重要的是捏牢整条产业链。
所以在新能源园区里,还进驻了大把的世界顶流零部件供应商。
比如全球零配件头部企业凌云汽配、世界最大马达制造商之一德昌电机、世界最大座椅独立供应商美国江森自控与上汽合办的江森盐城座椅厂,法国佛吉亚汽配独资的汽车部件厂,以及——大家都相当熟悉的锂电池龙头之一中航锂电。
或许大家还不知道,盐城的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链已经是当地,甚至整个苏大强最重要的地标产业链,有一大批世界级龙头企业在盐城落地生根。
除了来得最早的中航锂电,韩国 SK 新能源、比亚迪弗迪电池、长城旗下蜂巢能源、吉利旗下耀宁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阳光电力、智泰新能源等行业巨头基本将盐城的新能源山头占满了,并形成了以电芯为主,配套模组、关键材料、综合利用协同发展的完整的产业链。
甚至在 2023 年盐城建成的动力及储能电池产能已经达到 55GWh,在建产能 180GWh,产能规模全国第二。
其中,投资规模破百亿的项目就有起码 5 个之多。
最著名的莫过于盐城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已经是比亚迪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之一,总投资 150 亿元,一期 + 二期项目年产达 30GWh 动力电池。
韩国 SK 新能源打造的两期共 57GWh 动力电池项目,则是盐城乃至整个江苏省近年来最大的利用外资项目,更是韩国 SK 集团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投资项目。

还有总投资 100 亿元的蜂巢能源 22.3GWh 电池工厂,总投资约 102.3 亿元的耀宁科技 12GWh 磷酸铁锂电池及系统总成项目,以及计划总投资上百亿的智泰新能源 20GWh 储能电池项目。
截止 2023 年 4 月,仅依靠 SK 新能源、弗迪电池等企业,盐城新能源产业已完成开票 111.9 亿元,同比增长 174%。
目前,盐城的新能源储能产业已经是千亿级别的蓝海。
就在上个月,宁德时代也来到盐城,为其 " 巨型 " 新能源项目铺路,准备打造自己的零碳园区和虚拟电厂。
额外说一句,宁王的 " 巨型 " 新能源项目一点儿也不夸张,起码包含了三个小项目。
首先是零碳园区,说人话就是用能源管理系统让园区自给自足发电;第二个是虚拟电厂,通过算法把分散的新能源设备整合起来,再像传统电厂那样调度电力,为爱——不是,是为盐城发电。
第三个项目更夸张。宁王希望自己在盐城不止于造电池和多发电,他们希望能将新能源和交通彻底打成一片,打造一座电动车更普及、物流更绿色的新能源示范城。
现在,宁王已经开始在盐城试点落地新能源项目。
预计这座城市的新能源产业链很快会更完整规模更大,搞不好未来几年,盐城就不再是 " 苏肯 " 了而是 " 中肯 ",彻底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 " 新能源明星之城 "。
总之,看过如今的 " 苏肯 ",再看人称 " 徽京 " 的南京,据不完全统计,自 2016-2025 年的 9 年内,至少已经倒闭了包括拜腾、博郡、长城华冠、知豆、银隆等 5 家新能源汽车明星项目," 徽京 " 实在应该向 " 苏肯 " 多取取经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