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能成事的人,往往有3个绝招,你绝对也可以修炼!

能成事的人,是什么样的?

如果你想有所成就,那么,一定要与能成事的人共事,追随能成事的人。

《资治通鉴》中有一段故事,告诉了我们,能成事的人,身上有 3 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如果你没有具备这 3 点,也没关系,也可以后天培养,就不愿意后天培养,你也可以选择跟这样的人共事,或者追随这样的人,一样可以有所成就。

公元前 355 年,齐威王和魏惠王举行了一场重要的会面。

在酒宴上,魏惠王对齐威王说道:" 嘿,田老师,你们齐国有什么宝贝?"

齐威王听了很纳闷,不知道魏惠王这是要跟自己探讨什么问题。

财不露白,宝不示人,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潜规则。很显然,魏惠王不太懂人情世故。

而且,谈论这种话题,关系没到那个份上,这是没有边界感。

对于这样的人,你可千万不要跟他掏心掏肺了。

齐威王摆摆手说:" 没有,没有!"

魏惠王听了,说道:" 啥也没有?真的吗?我不信。"

魏惠王接着说:" 就我们魏国,虽然地方不大,没有你们齐国大,但是有一种直径一寸的夜明珠,能够照亮前后 12 辆兵车,这样的宝贝,我有 10 颗。你们齐国那么大,难道就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宝贝吗?"

齐威王顿时恍然大悟,对魏惠王也有些看低了。

齐威王接着说道:" 哦,你这么说,那我明白了。我们国家还真有宝贝,但我的宝贝跟你的不一样。我们国家有一个大臣叫檀子,让他来镇守南城,楚国就不敢来我们边境闹事,泗水流域的 12 个诸侯都来我齐国朝拜。我们还有一个大臣叫盼子,让他来镇守高唐,赵人都不敢来东边打鱼。我还有一个大臣叫黔夫,让他来镇守徐州,燕国人都得在北门祈祷,赵人在西门祈祷,有 7000 余户人家慕名落户到我齐国。我还有个大臣叫种首,让他在国内抓捕盗贼,我们齐国出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情况。可以说,这四个大臣的光芒照耀千里,又岂是 12 辆兵车那么大呢?"

魏惠王听了,感到很惭愧。

为什么惭愧呢?在这么高端的场合说一些低端的话题,让人看不起!给国家丢脸,给祖辈抹黑。

这个故事,我觉得其实要告诉我们 3 点,对我们识人看人非常有帮助,尤其是让我们可以明白,能成事的人,往往有 3 个特点。

1,能成事的人,往往眼界、三观高人一等。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

无论是同事、领导还是老板,都是如此。

有的人格局小,有的人格局大。

一个人的眼界、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决定了他成就的大小。

对我们来说,要学会积极向那些能够成事的人靠拢。

以人为本,绝对不是说说,而是把人当作最宝贵的财富,这才是成事最重要的逻辑。

2,能成事的人,往往更看重事业追求。

每个人的追求也不尽相同,有的人物质欲望较强,有的人则更注重事业发展。

一个人追求什么,往往决定了他将来能达到的高度。

如果一个领导只追求高工资、权力和优厚待遇,为了利益斤斤计较,小账算得特别清楚,那么这样的领导,你别指望他能对你有多大方。

同样,在做事上斤斤计较的同事,格局也不大。你跟他合作,别想占他的便宜,也别指望他能有多大方的举动,更别指望他能成多大的事。

一个能以大事为核心的人,在利益上,往往愿意分享,相反,以利益为目的的人,往往很难做成多大的事。

3,能成事的人,往往把自己当作平台。

老板和老板的格局高度也不一样。

有的老板把自己当老板,员工只是他赚钱的工具。

领导也是如此,有的领导把下属当作往上爬的台阶。

能成事的老板和领导则不同,他们把自己当成一个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自我价值,成就自己。而当他们提供平台成就他人时,他们也在成就自己。正是这种格局,让众人成就了他。

这就是不同格局、不同高度的老板之间的差异。

视野的高度,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老板、领导、同事,都是一样,你仔细观察一下,就能大概看出来谁能成事,谁只是利己主义者。

一个能成事的人,心中一定装着别人,而不是满心的欲望。一个人的心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他的事业就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你觉得是这样吗?

读史通谋略,有位又有为。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谋略智慧。

【作者介绍】

李子霄 ,《资治通鉴》实践导师,畅销书作者,自媒体专栏作家。长期解读《资治通鉴》,深耕职场管理领域多年。

著有图书《门道:读一页就有用的资治通鉴》。

线上专栏《资治通鉴:领导智慧与成事之道》《制胜谋略:资治通鉴中的成事智慧》《刘邦的启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