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出台相关方案 七大行动擎起西部“绿色长城”

5 月 19 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 " 七地一屏一通道 " 系列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专场。记者了解到,到今年年底,甘肃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将取得阶段性成效;到 2030 年底,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会处,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通道,也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在阻挡沙漠南侵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国家 " 三区四带 " 生态安全格局中,甘肃省占据核心位置,涉及 "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 "" 黄河重点生态区 "" 长江重点生态区 " 和 " 北方防沙带 ",生态区位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今年 4 月 3 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甘肃省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明确了任务、规划了路径。《方案》的出台,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 " 七地一屏一通道 " 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方案》明确了两大阶段目标:到 2025 年底,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到 2030 年底,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同时,《方案》还提出了两个阶段在林草湿荒生态保护、环境质量改善、水土保持、碳排放等方面的具体指标任务,使目标更加细化、可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标,《方案》提出了 7 个专项行动、27 项具体工作任务,涵盖生态保护修复、环境质量巩固提升、核与辐射安全强基、监测评估数智赋能、监管执法提质增效、环境风险系统防控以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多个领域。

此外,《方案》还以附件形式列出了 2025 年计划实施项目清单,包含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环境质量提升工程等 6 大类 63 个项目,估算总投资 460.51 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为甘肃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据介绍,近年来,甘肃省在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生态环境领域制度体系不断健全,重点区域保护监管持续加强,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后,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以《方案》为指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履行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甘肃力量。

■相关链接

2024 年 12 月 22 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打造 " 七地一屏一通道 "。

" 七地 " 分别是: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全国区域性现代制造业基地、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优秀旅游目的地、东中部产业向西转移重要承接地、全国重要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

" 一屏 ":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 一通道 " 为国家向西开放战略通道。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