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印度还是不服,145万大军接到战备命令,随时准备再次开火
不久前,印度国防部发言人宣布,印度三军已进入全面战备状态,随时准备对巴基斯坦的"冒险行动"实施报复。也就是说,145万印度军队已经做好战斗准备!这一表态距离印巴签署停火协议不到48小时,将南亚局势推向新的临界点。在印度总理莫迪的全国讲话中,充斥着"暂停军事行动"、"保留报复权利"等火药味十足的措辞,而巴基斯坦方面则针锋相对地预测"12天后可能再生变数"。这场印巴冲突,正在向令人不安的方向发展。
从表面看,印度接受停火协议似乎是对国际斡旋的妥协。中国外长推动对话,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也多次呼吁降温,但莫迪政府的一系列动作暴露出更深层的战略考量。停火次日,印度国防部即下令海陆空三军加强边境部署,145万大军进入24小时待命状态。这种"边谈边打"的战术,与此前"朱砂行动"的节奏如出一辙。
军事专家指出,印度的"假性停火"具备双重意图:其一,借停战窗口期完成军事力量重组。印军在此前冲突中暴露严重问题——至少6架战机被击落、84架无人机遭拦截、价值15亿美元的S-400防空系统被毁,这些技术装备的损失需要时间填补;其二,通过持续施压试探巴基斯坦底线。印方在停火期间不断制造边境摩擦,这种"麻雀战"旨在逼迫巴方做出不理智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战略界正陷入"实力认知错位"。尽管纸面数据占优,印军总兵力145万对巴军60万,坦克数量4000:2400,但实战表现却呈现反向落差。这种矛盾使印度陷入战略困境,若放弃军事进攻姿态,国内民意压力将吞噬莫迪政府;若继续升级冲突,可能重蹈战场失利覆辙。正如分析人士指出的:"莫迪的强硬更多是表演性政治,145万大军集结本质是给14亿国民的交代。"
不论如何,这场冲突已演变为莫迪政治生命的"存亡之战"。莫迪在全国讲话中,刻意淡化军事失利,强调"巴基斯坦主动求和",这种态度暴露其深重的执政危机。选举数据显示,印人党在北方邦等关键选区支持率骤降8个百分点,反对党国大党趁机发动"问责风暴",要求彻查军购腐败和指挥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