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拿中国当挡箭牌?马科斯中期选举翻车,杜特尔特收到重大喜讯 ​

据人民日报5月13日报道,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在荷兰海牙监狱中赢得菲律宾达沃市的市长选举。这场选举结果犹如投入菲律宾政坛的巨石,激起千层浪,也让菲律宾当下复杂的政治局势愈发引人关注。

在此次选举前,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支持率一路暴跌。从2024年9月的45%大幅降至2025年3月的25%,短短数月间,支持率近乎腰斩。与此同时,其不信任度却飙升至53%,这一数据在菲律宾现代民调历史上,创造了支持率下降速度最快的纪录。马科斯支持率如此惨跌,究其根源,是菲律宾民众对其执政表现的严重不满。在经济层面,马科斯上台后,菲律宾国内通胀高企,民众生活成本大幅增加,基础食品价格上涨约42%,家庭负债率上升28%,全国近3成的家庭面临非自愿饥饿,首都马尼拉该比例接近28%,几乎达到疫情高峰时的水平。但马科斯政府却未将工作重心放在解决经济困境、改善民生上,反而在政治斗争和南海问题上投入大量资源,导致国内经济复苏乏力,民众生活愈发艰难,进而引发民众对其执政能力的质疑与不满。

马科斯(资料图)

面对支持率暴跌的困境,马科斯试图在中期选举前通过一系列手段挽回颓势,其中就包括重新炒作涉华议题,企图打“中国牌”来转移国内民众视线、拉动选票。他先是抛出所谓“中国大使馆支票”事件,毫无根据地宣称这是中国干涉菲律宾内政的证据,试图借此煽动民众对中国的不满情绪;之后又炮制“中国干涉菲律宾选举”的舆论,声称中国通过网络水军等方式干预菲律宾选举进程;甚至将杜特尔特家族污蔑为“中国代理人”,妄图将国内政治对手与中国联系起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然而,马科斯的这些举动并未如他所愿。菲律宾民众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观察后,逐渐认清这些手段与他们的生活改善并无关联,反而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影响了菲律宾的对外关系和经济合作,民众对马科斯的反感进一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