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莫斯科阅兵彩排,中国仪仗队走过列宁像,军容威武震撼全场
当中国士兵在莫斯科红场高唱《游击队之歌》时,这场彩排远不止是纪念二战胜利的仪式性表演。北京首次同时向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派出仪仗队参加胜利日阅兵,背后藏着三重战略算计——捍卫历史话语权、撬动欧亚地缘板块,以及对抗西方围堵的突围战术。
从表面看,这是中俄“用鲜血书写的历史”又一次公开宣誓。80年前共同对抗法西斯的历史叙事,如今成了两国应对现实挑战的合法性盾牌。
(图1)
当西方将俄罗斯定义为“侵略者”、把白俄罗斯贴上“专制”标签时,中国选择用仪仗队的正步声(图1)为两国背书,本质上是在争夺二战胜利国道义制高点。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特意在彩排中突出《游击队之歌》——这首描绘中国抗日战争的歌曲,巧妙地将中俄历史捆绑升级为“反抗西方霸权”的现代隐喻。这种符号化操作,比外交部十次抗议都更有穿透力。
但历史牌只是表象,真正的棋局在当下。中国此次破例派兵参加明斯克阅兵,暴露了其对白俄罗斯的战略投资正在加码。这个被西方视为“欧洲最后独裁政权”的国家,实际上是中国打入欧亚安全链的关键楔子。
近年来中白军事技术合作悄然升温,从联合生产重型车辆到电子战系统研发,明斯克已成为中国军工西进的跳板。而白俄罗斯作为俄罗斯与北约缓冲区的特殊地位,更让北京有机会以“安全贡献者”身份介入欧洲地缘博弈。当中国仪仗队与俄白军队并肩走过列宁像时,传递的信号再明确不过:欧亚大陆的安全规则,不再由北约一家说了算。
(图2)